崇祯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剧照

01

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初一,大明朝大同镇镇河堡(原名沙河堡)。

一支一百来人的骑兵小队,自称后金使者,随身携带一封后金大汗皇太极的信札:要求镇河堡守军将逃入长城以内的蒙古察哈尔部的牧民还给后金,并警告“我边外之事,尔等不得干预。”否则,后果自负。

从来人装束、书信印鉴上来看,不像是假冒的。

镇河堡的千户后背发凉:后金人在关外折腾,各边军精锐非死即伤,凶名早就传遍了。

千户掂了掂自己的分量,实在打不过。

就决定不向上面报告,认怂了事。

六月初四,千户修书一封,表达了与后金“通好”的意愿。

遣返了散落在镇河堡各处的原察哈尔部牧民,以及他们的牲畜财物。

问题随之而来:

一直以来,后金都是在宁远、锦州方向和明军死磕。

怎么突然出现在距离辽东上千公里的大同镇呢?

02

这事儿就得从头说起了。

明廷的宣大防线之外,原本是蒙古察哈尔部的核心统治区。

隆庆五年(1571年),鞑靼汗国(即漠南蒙古)俺答汗,接受了明朝封爵,成为“顺义王”。

俺答汗去世后,鞑靼开始内斗频繁、四分五裂。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林丹汗所统治的察哈尔部。

林丹汗认为自己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有必要也有权利统一蒙古各部,重建蒙古帝国。

因此他不断地攻打漠南蒙古其他部落。

这时候,辽东地区兴起了后金汗国。

后金同大明开战短短四年,就把大明辽东土地全部占领,还在广宁城下干掉了一万多察哈尔部的骑兵(广宁是明、蒙双方的互市地点)。

漠南蒙古各部一看,我草,后金居然把大明和察哈尔都干翻了,厉害啊!于是纷纷开始改抱后金大腿。

林丹汗当然不爽后金把黑手伸到自己的地盘,但打又打不过。

只好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蒙古部落投向了后金。

到了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四月,皇太极调集数万八旗军,加上归顺的蒙古骑兵万余人,大举西征归化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准备把察哈尔一口吞掉。

林丹汗事先听到消息,赶紧撒丫子,西逃往河套地区。

皇太极兵不血刃占领归化城。

但有不少察哈尔人还是忠于林丹汗的,他们不愿意归顺后金,便逃进了大同境内。

他们认为,明廷和后金是敌国,说不定还会招自己去当雇佣军,在打回老家的同时还可以发一笔小财。

但万万没想到,明朝守军怂得一比。

03

其实明军的心理不难理解:实在没必要为了几个蒙古人去招惹女真人,反正你们两家谁受损失我都不心疼,只求不要把战火烧到我这里来,让我安安静静吃瓜看戏就好。

皇太极显然洞察了大明军的心理,他很快想到了一个进一步的大胆想法——

六月十三日,皇太极对察哈尔的军事行动基本宣告结束,他派人去了张家口,给宣府巡抚沈棨送去了一封信札。

信札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我大金兴兵,不是要夺了你们明朝的江山,而是因为辽东的官员贪赃枉法,不守规矩,压迫我们,我们才不得已反抗。我们大金和辽东官员结仇,但和你们宣大的官员无关。两国交战日久,对谁都没好处,不如讲和,互开贸易,你们觉得如何?”

皇太极还给出时间底线——“我将驻此十日,以待回音,切勿迟延。”

皇太极太了解明朝了,十天时间,无论向上汇报还是调集大军都万难办到,他吃定沈棨了。

04

果然,接到皇太极的来书,沈棨顿觉五雷轰顶。

作为大明的封疆大吏,于法于理,在没有朝廷明旨允许讲和的前提下,他绝不能接受和敌国讲和、互市的要求。

但现实问题是,这些年宣大的精兵强将大部分都被调去了辽东作战。

剩下的又被调去一部分参与追剿“流寇”。

长城防线也是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要想挡住数万后金八旗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赢是不可能赢的,但输了,下狱是最好的下场...

沈棨跑去找监军太监王坤商量。

沈棨:这个事儿,现在就算上报也来不及了,只能先瞒天过海,私下派人去接洽皇太极,答应讲和互市,事后对朝廷我们就汇报说成是蒙古人前来互市。这样,仗也就打不起来了,同时在皇上那边咱们也说得过去。

王坤既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但也没有反对。

既然没反对,那就是同意。

沈棨便放下心来。

05

六月二十二日,也就是皇太极在信中规定的最后一天,明朝使者来到了后金营中,带来了沈棨的口信:“朝廷同意讲和,并同意在张家口开互市。”

皇太极老谋深算,其实非常清楚,这不可能是崇祯的意思,就是沈棨的自作主张。

但这事儿还得做好万全之计:派人带着银子去张家口做生意,万一明朝人阴我们怎么办?

六月二十三日,皇太极率八旗大军数万人抵达距离张家口仅二十里的地方,挖好壕沟,筑好营垒,并把随军携带的数门红衣大炮拉出来试射了一番。

意思是很明白——你们老老实实跟我做生意,大家都有好处,要是想阴老子,自己想想后果!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皇太极派出商队去张家口进行交易。

皇太极为了维护秩序,当着明朝官员的面斩了一名越界偷盗汉人牲畜的蒙古兵。

六月二十八日,明朝使者和后金使者在张家口分别以“大明国”和“大金国”的名义盟誓:

世代修好,和睦相处,共享太平。

直到七月初一,随着皇太极挥师东返,沈棨的噩梦才开始了......

06

七月十六日,锦衣卫把沈棨逮捕押送京城,下了大狱,连夜审问他“私与东虏讲和互市”之罪。

沈棨按照之前的计划,咬死:来张家口做生意的是口外的蒙古喀喇沁部,盟誓的也是这伙人,绝不是“东虏”,这事儿王坤王公公门儿清,皇上问他便知。

其实,举报人就是王坤。

王坤比沈棨更加精明。

沈棨当初找王坤,是想分担责任。

而王坤先稳住沈棨,等沈棨行动之后,再把事情汇报给崇祯。

仗也不用打了,责任也能一点都不担。

最终,崇祯给沈棨定下了“通敌”调子。

毫无悬念,沈棨被一刀剁了脑袋。

沈棨也被后世的某些人冠上了“汉奸”名头。

07

沈棨被砍了以后,张家口互市地点就此荒废,宣大各地也再没人敢跟后金做生意。

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决定再次出兵西征,其目的:

1、收纳察哈尔的余部;

2、要进攻宣大。

你不跟我互市,老子就自己进来抢!

五月二十日,七万后金军从沈阳启程,开始第二次入塞之战。

六月下旬,后金大军及前来助战的蒙古各部兵马到达宣大长城外围。

皇太极将大军分为四路:

1、东路军由德格类率领,从宣府的独石口入塞;

2、西路军由代善率领,从大同的得胜堡入塞;

3、中路军由阿济格和多尔衮率领,从宣府的龙门口入塞;

4、主力部队由皇太极亲率,经野狐岭,从宣府的尚方堡入塞。

此时,明廷宣大地面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张宗衡。

两年前沈棨出事的时候,他因为没有卷入此事而侥幸免灾,但他就此也是杯弓蛇影,投鼠忌器。

为了避免类似的麻烦,他将宣大外围所有城堡守军基本全撤了回来。

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后金军都到了长城外了,宣大方面还毫无准备......

一直到七月初八,后金兵都攻到长城脚下了,明军才突然惊觉,但这个时候再做抵抗已然没什么大用。

08

皇太极、代善和阿济格等三路人马,深入腹地大肆抢掠。

遇到防御较为顽强的城池就绕开不打,绕城别走,攻取了防御力量较弱的,将全城抢掠一空之后立刻撤走。

接着再进攻......

八月十三日,后金四路大军又从应州再次分头出击......

张宗衡彻底慌了,一天三封奏报求援。

崇祯赶紧从辽西调来了宁远总兵吴襄和山海关总兵尤世威,两万关宁军支援宣大。

八月十六日,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开始围困大同。

大同城内的主将即是之前在陕西、山西两省追剿农民军时横扫八方的总兵曹文诏。

但面对后金,曹大总兵只能借助大同城设防坚固,固守待援。

皇太极也知道大同堪称大明一流的要塞,强攻没有好处,所以只是围城而不攻。

遣使给明军捎信,要求讲和。

但有沈棨的例子在先,谁敢答应讲和?

曹文诏不接受讲和,还在城门口贴出告示,鼓动后金军中的蒙古、汉人起来造反。

不过,老曹的这种做法纯属自己逗自己玩儿——告示上的字那么小,城下的后金军根本看得清,无非就是恶心一下皇太极。

皇太极又派人射去挑战书,约曹文诏出来开练,说:

“只要你肯出来打一仗,我可以让着你,你出一万人,我只出一千人,你出一千人,我只出一百人。曹大将军,你也是大明名将,可别当缩头乌龟丢脸啊!”

既然是名将,曹文诏自然能打能缩。

无论皇太极在城下再怎么挑衅,曹文诏就是不搭理。

双方人马就在“你敢出城野战吗?!”“少废话,有本事你攻城啊!”的嘴仗中来回拉锯了四五天。

09

这个时候,吴襄和尤世威率领的关宁军到达了大同外围。

但后金与明军此时的人数对比是5:1,敢上去野战就是送菜。

无论张宗衡怎么催他们赶紧上去开片,俩人始终不敢轻举妄动,稳如泰山。

到八月二十一日,皇太极掂量着曹文诏是不可能出来迎战了,再呆在城下也没什么意思,于是撤围而去,转攻宣大总督驻地阳和。

张宗衡吃瓜吃到自己身上了,急得赶紧向吴襄和尤世威求援。

可这两位爷只敢跟在后金军屁股后面远远望着。

只有祖宽这个二愣子带着手下七百骑兵和后金军后卫游骑打了一仗,收了三十多个人头,算是给了张宗衡一点儿面子。

皇太极在包围阳和四天之后,感觉这次入塞抢得也差不多了,没必要再死磕,于是于八月二十五日拔营而去。

回去途中,顺带攻克了万全左卫,然后押着抢来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大摇大摆从来时的尚方堡原路退出长城。

明军全程尾随目送,“不敢发一矢相向”。

10

后金此次入塞,从七月初八破边墙,到八月二十九日全军退出长城,足足在宣大地区蹂躏了五十天之久。

前后攻陷州、县、堡五十多座,掠走人口、牲畜、粮食、财物不计其数,基本上把宣大地区给打烂了。

而明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之菜鸡,足以证明朝廷在主要资源都集中到辽西的情况下,关宁军也根本没能力再来保护住宣大的安全。

此时此刻,不知道他们是否又想起了已经做了鬼的沈棨。

沈棨做的不光彩,但毕竟让宣大的百姓得以免遭后金的蹂躏。

杀了沈棨,似乎是赢了面子,表达了永不妥协的决心。

可真的后金大军到来的时候,却只能让老百姓承受最惨痛的代价......

PS:

其实议和这个事情,一开始皇太极也是诚心的,毕竟前期的关宁军,还是可以跟八旗打得有来有回。

可是经过多次的绕路试探,让皇太极看清了明廷庞大且虚弱的本质。

既然我能打赢你,那直接打就好了嘛!

在这方面,崇祯永远不了解一个事实: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