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崇祯十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打败西班牙,占领了台湾全岛,台湾便沦陷为荷兰的殖民地。

与此同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朱明王朝的统治,满清趁机入关,八旗兵席卷中原,大明朝气数已尽,仅剩下郑成功几支有生力量。

郑成功在北伐失败后,率部退守厦门、金门二岛。

为了积蓄力量和建立反清复明根据地,他决定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传到北京,清廷上下一片哗然。如果清军此时出兵,厦门、金门可谓唾手可得。然而,与郑成功势同水火的顺治帝却一反常态地传召天下:

  • 即令浙江、福建、广东三省驻军不得妄动,三省水师各后退四十里,以让郑成功放心大胆地去收复台湾!

顺治帝为何下如此反常的诏命,难道他不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目的是对付大清?这其中又缘故何在?

一、

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宋元明三朝就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治安。

但从明末开始,台湾便一直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不断骚扰。

荷兰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典型资本主义国家,其商队规模可占世界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他先占领印度尼西亚,作为殖民地。后又于1624年开始北上侵入台湾,大败西班牙军队,建立“热兰遮城”。

并要求当地少数民族用荷兰文、信奉基督教,从此开启了对荷兰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同一年,郑成功出生在日本。

郑成功的父亲郑志龙堪称东南沿海的第一海盗头子,手下海盗船3000余艘。

在当时,凡是在东南沿海做生意的商船没有不插他们家旗子的,其他海盗一看这是郑芝龙罩着的船,也就不敢截了。

当然,你得给人家交保护费。

母亲是日本田川家族,幕府名流之后。也正是因为有了幕府的支持,郑芝龙的势力才会逐渐扩大。

郑成功在7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日本,直到郑芝龙被明朝招安做了“五虎游击将军”,他才回到中国,脱下和服,换上儒装。

所以,不仅中国人把他当做民族英雄,日本也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毕竟血统有我们一半吧!

二、

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自缢于煤山。

次年,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隆武政权”,自己官居太师。

郑芝龙本就是海盗出身,在朝堂上飞扬跋扈,丝毫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而郑成功却与他父亲性格恰恰相反,忠君爱国,对皇帝恭敬有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皇帝大为感动,将他认为义子,赐国姓,改姓朱,所以后来有人称呼其为“国姓爷”

郑成功原名叫郑森,皇帝又给他改名成功,意指“反清复明”一定成功,并加封为延平王。

结果在第二年,清军南下,郑芝龙果断投降。

还写信给儿子,要求他与自己一起降清。

在外地练兵的郑成功得知此事,气得吐血晕厥。等醒来后,悲愤交加,毁书斩使,并当即树起一面大旗,上写“杀父报国”

郑成功联合鲁王旧将张煌言,率17万大军北伐,连克瓜州,镇江,兵围南京城,准备一举打过长江。

郑成功命令全军穿白挂素,前去明孝陵祭奠,并赋诗一首:

  •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不幸中了清朝两江总督的缓兵之计,以至于屯兵两月有余却不动手,错失良机。

后来清军援兵赶到,内外夹击,趁夜劫营。郑成功大败亏输,几丧全师,只得退回厦门、金门两岛。

尾随而至的清军直接断绝了对厦门的给养输送,岛上得不到粮食、淡水、以及武器的输送,很快就要束手就擒时,一个人的出现瞬间扭转了局势。

三、

此人就是郑芝龙原先的部下何斌,在郑芝龙降清后,他选择留在了台湾。

这些年来,他把荷兰在岛上的兵力部署和水道详情都绘制成图,甚至将礁石和炮台的位置都标得一清二楚。

他告诉郑成功,由于荷兰人在岛上的残暴统治,当地百姓早就盼望着“国姓爷”出兵,收回台湾,拯万民于水火中。

郑成功本就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更何况有了这张图。

于是,在顺治18年,郑成功“祭天”“礼地”“祭江”之后,率领25000名士兵,120余艘战船,浩浩荡荡地穿过海峡,开始了收复台湾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成功东征收复台湾的消息,传到清朝廷,引起巨大轰动。

清廷一直把郑成功视作心腹大患,如今他倾巢而出征讨台湾,厦门、金门必然守备空虚。

如果在此时,发重兵攻打,必然唾手可得,也会断掉郑成功的后路,解决大患。

可也有人提出:“台湾毕竟是我大清的国土,郑成功虽然效忠明主,但去收复台湾,我们理应支持,万不可抄其后路置国家大义于不顾。”

于是,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朝堂之上百官各执一词。

最终,顺治帝拍板决定:

  • “近年来,福建、浙江、广东沿海均有台湾百姓投奔。只要台湾百姓回国后,无所谓抗清还是复明。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我大清收复台湾!”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山呼圣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当即下令,南方三省水师全部后撤四十里,让郑成功收台不要有后顾之忧。

并且表示:

  • 虽然郑成功至今不肯投降,但大清绝不会亏待他,朕加封郑成功海澄公,并赏良田千顷,黄金万两,传召天下。

如此一来,有了清廷无形之中的“支持”,郑成功很快就率军攻克了澎湖,下一步就是收复台湾!

四、

荷兰得到郑成功神兵天降的消息后,无不惊骇。为取得战机,主动从陆路和水路攻击。

赤嵌城的荷军将领拔鬼仔自以为是,认为只要放上几炮,中国军队听到枪炮声、闻到火药味就会望风而逃,仅带领250人便敢出战。

殊不知,和他对战的是郑成功的铁人军,战士们身披重甲,全身仅露出眼鼻口耳,手持斩马刀。

开战后,督战官会在后面画一条线,凡是退回线内者立斩!

面对这样一支勇猛无比的军队,荷兰军队全军覆没,拔鬼仔自己也当场丧命。

在海上,双方舰队爆发了激烈的炮战,敌人主力舰“赫克托”号船员操作不当,结果导致火药库被点燃,引得船舰当场爆炸。

见识到郑成功厉害的荷兰军开始坚守不出,凭借着在热兰遮城建立的城堡阻挡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西方“文艺复兴式”的城堡易守难攻,让郑成功损失惨重。于是决定长围久困,在岛上屯田,困死荷兰人。

双方就这样相持了9个月。

突然有一天,明军发现海面上出现了数十余艘荷兰船只,原来是在上次海战中,有敌人船只逃到印度尼西亚报信救援。

此时,郑成功身边仅2000余人,其他军队在各处屯田。如果此时,敌人里应外合,郑成功就会腹背受敌。

不过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就在敌人等待海水涨潮之时,突然间台风大作,让荷兰援军失去了奇袭的机会。

郑成功抓住战机,集合队伍,一举歼灭荷兰舰队。

此时,郑成功认为时机已到,他听从荷兰军中投降而来的罗狄斯的建议。

先佯攻主堡垒,然后趁机将山上的小堡垒攻破,以此居高临下。

如此一来,荷兰主帅揆一见大势已去,签字投降,带领着仅剩的900余名荷兰兵撤出了台湾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一战,不仅宝岛回归祖国,而且也是中西第一次军事上的较量。

当时,处于军事巅峰的荷兰军队,却在东方被郑成功打败。一战震慑了西方各国,从此200年不敢犯境。

五、

在收台后不久,郑成功就又得到消息,称在吕宋岛菲律宾屠杀华人。

一怒之下,便再次集合队伍,准备出兵吕宋。

只可惜,一场大病使郑成功英年早逝,年仅37岁。

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承袭延平王的身份继续治理。

郑家三代在台湾不断发展文教,提倡农商,保境安民,把数十万大陆人迁到台湾,宝岛逐渐发展起来。

郑经去世后,其年仅13岁的儿子郑克塽即位。

清朝趁台湾“主少国疑”,派施琅遣军渡海,很快就攻到台湾岛上。

施琅本是郑成功的部将,因为后得罪郑成功被满门抄斩,便投降了清朝。

如今,他攻到岛上,第一件事就是前去祭拜郑成功的陵庙,让郑氏子孙大为感动。

后来,康熙皇帝还为郑成功的陵庙题写一副对联:

  •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以此来褒扬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等到台湾收回之后,竟有大臣主张放弃

他们认为台湾蛮荒之地,不值得管理,只需将岛上汉人迁回。然后,将其租借给荷兰,每年收10万两银子的租金。

如果这样的话,郑成功就算是白干一场。

只有施琅力排众议,他主张坚决不能放弃对台湾的管辖。台湾是东南的门户,而东南七省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处。

若台湾不保,则整个东南危矣。东南不保,则国本动摇。

最终,康熙皇帝拍板决定:

  • 台湾定则海疆定,海疆定则东南定,东南定则天下大定。

所以,台湾绝不可放弃!

近代,张学良将军在晚年还曾做过一首诗来评价郑成功:

  • “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