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刚刚,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沉寂已久的俄乌战场,吸引了一众关注者们的眼球。

据悉,俄罗斯最庞大的雇佣军集团——瓦格纳的领袖普里戈津先生怒斥俄国防部拒绝供应所需的武器和弹药。愤怒之下,他下令全体部队撤离战场,还指责俄国防军对他们的营地进行导弹袭击,造成了无数伤亡。

然而,这还不算完。恼羞成怒的瓦格纳雇佣军竟然纵队推进,意图占领位于俄乌边境的罗斯托夫市,更是号称要向莫斯科求个明白。在此紧急时刻,据央视报道,俄罗斯国民警卫队中央区的所有高级军官已紧急集结,进入全面战备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变故让世人瞩目,众人都在猜测着这一系列事件可能引发何种连锁反应。媒体上掀起了关于俄军内讧的热议,一时间舆论沸腾。俄乌战场再度成为全球焦点,千万人心揪心地期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我查了一下,瓦格纳集团是俄罗斯最大的私人雇佣兵公司。这个由退伍军人和囚犯组成的集团,不仅是政府力量的延伸,还参与了一些敏感且官方不便公开的军事行动,从钻石和黄金的开采到执行特殊任务,无所不包。

领导人普里戈津先生,年轻时因为抢劫和诈骗罪遭受监禁,然而他的命运在圣彼得堡的一家高档餐厅中改变了。那里,他结识了当时还未成为总统的普京,为他烹饪美味佳肴,得到了他的赏识和信任。

而如今,瓦格纳集团与俄国正规军的关系却饱受摩擦和不和。被视为普京的私人军队,他们经常遭到食物、弹药等物资的克扣,甚至在招募新兵方面受到了种种限制。这些压力使得瓦格纳集团的不满越来越强烈,早已积怨已久。

这一次,瓦格纳集团找到了克扣问题作为借口,开始了一次震动世界的叛乱行动。事态发展得惊人迅猛,双方甚至不惜互相开火和扫射,战场瞬间变得血雨腥风。

网上充斥着各种猜测和传言,有人将这一战争比作历史上的曹操、安禄山或赵匡义,场面十分热闹。

中国历史的丰厚底蕴无疑在很多情况下提供了启示。对于目前俄乌战场的下一步走势,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种情况:

首先,可以将普京比作曹操,乌克兰相当于东吴,而瓦格纳集团则扮演刘备的角色。

其次,像朱棣一样,清君侧、诛奸贼、得天下的剧情也可能出现。历史上,朱棣就曾表示要杀掉一些大臣以稳定朝廷。

再次,剿灭叛军可能使普京从一个异姓王升格为一字并肩王,正如安禄山立功时的情景。

个人认为与明朝朱棣的剧本比较契合。

朱棣之所以起兵,是因为建文皇帝对他的猜忌。而普里戈津之所以不签署合同,是因为他认为俄罗斯国防部没有给予瓦格纳集团公正的待遇。

朱棣起兵的直接原因是朝廷奸臣的挑拨离间,而普里戈津呼吁反击的直接原因是声称俄罗斯国防部军队袭击了瓦格纳集团的军营,导致瓦格纳集团遭受“巨大损失”。

朱棣的目标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而普里戈津的目标则是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

无论是建文皇帝还是普京政府,处理方式都很类似。首先动用政府权力,将对方定性为叛逆;然后进行小规模突袭,抓捕造反首领;如果目标尚未达成,最后则采取大军合围,进行决战。

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将不仅给普京本人造成巨大的威望打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要的触动人心的道理:

大国往往是被耗死的,而不是被直接打败的。

历史上的美苏争霸就是一个例证,苏联并非被美国直接打败,而是在内部解体的过程中渐渐被消耗殆尽。现在的“毛子”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命运。

庞大的国家,众多的人口,巨大的体量,要想从外部直接战胜像“毛子”这样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在过去“毛子”曾一度无力抵御的时刻,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击败“毛子”的壮举。

唯有通过内部的持续分裂与削弱,让其自行崩溃,才有可能最终战胜。历史上也有许多案例表明,这一策略似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