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虽然是残酷的,但是也不可否认,一些战争的出现是会促进时代发展的,就如二战过后,整个世界格局均被重洗。而中国也是因为在经历战争后,才意识到军事发展的重要性,也因此对于军事将领更要重视。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就举行首次授衔仪式,据悉在此次的仪式当中,有高达上千名将领被授予军衔。既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也是给他们的一种荣誉,令将领们的付出得到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在1955年的首次授衔仪式上面,一共授予55位将领开国上将的军衔,但是在随后又补授两位开国上将。关于补授军衔,许多人错误的认为,之所以会补授是因为他们最初不具备被授予上将的资格,是后续因为种种原因才被授。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两位被补授上将军衔的将领,都是有着赫赫战功之人,而他们之所以要面临补授军衔,是有一定原因存在的。

李聚奎就是被补授上将军衔的其中一位将领,他的战绩可以说是相当显赫,在土改时期,他就已经是红一军团师长,还担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的参谋长,这两个职务在当时来讲,已经是相当高,所以他的资历也是相当不错的。到了后续的抗战时期,他被任命为386旅旅长,提起这个旅,首先想到的就是出色的战绩,作为旅长,李聚奎的能力自是不必多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李聚奎主要担任的是后勤部长之职,但是他还是凭借丰富的经验,在战争当中立下不小的功劳,他的军事经验和军事指挥能力,在当时是得到公认的。要知道他在土改时期,就已经凭借自己的娴熟战术和冷静果断的指挥能力,立下不小战功。在后续的每一场战役当中,他都拥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即便是在后勤位置上面,他也竭力为作战提供有力保障。

这一切均已说明,他的战功是相当高的,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战功上面来讲,他都是有资格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而他之所以要面临被补授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就前往中国石油担任部长之职,也意味着此时的他已经离开部队。当时毛主席曾明确规定,但凡是到地方任职的将领,都将不授予军衔,所以李聚奎在1955年并没有拿到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到了1958年,李聚奎却因为种种原因,又回到部队,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一职,也就意味着他此时又回归到解放军队伍当中。如此情况下,他又符合授军衔的要求,因为错过授衔仪式,所以他的军衔只能是进行补授。关于他的军衔问题,徐立清特意找到他进行商议,按他的能力是完全可以授大将军衔的,但是由于这个军衔的名额已满,所以最终只能给他上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李聚奎而言,本身他没有任何的军衔,能够成为如此特殊的一位上将,也是对他的一种认可,所以他对于上将军衔,没有任何的怨言。也从此事可以看出,李聚奎是何等高风亮节之人,对于军衔并不会过于执着,他的豪情与大度,是他可以获得中央认可的主要原因。而他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指挥能力,是他能够获得军衔的基础,也由此可以说明,中央不会忘记任何一位有功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