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斗高温、冬斗严寒,但看到丰收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90后,湖北省人大代表、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党支部书记杨愉锐,对种地充满热情。2009年,杨愉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后入选到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成为一名护旗手。退役后,他放弃北京国企薪酬丰厚的工作机会,为了振兴家乡事业毅然回到武穴,成为一名服务三农的农机手。从英姿飒爽的护旗手到面朝黄土的农机手,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民初心。

“不畏艰辛,敢于拼搏,年轻有为,我们的书记那可是人见人夸,他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嘞。”在谈到杨愉锐的时候,周梓村村民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2011年,杨愉锐退役回到家乡武穴创业,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他选择了在土地上扎根。望着家乡几千亩的土地,他深知乡村要振兴,科技支撑不能少。2016年,25岁的杨愉锐同朋友投资300万元购置150台套先进的农机具,成立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实现了从人工生产向农机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运营管理模式,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机耕、机收、育秧、插秧、施肥、植保以及烘干在内的全托管和半托管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引进全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以及水稻侧身施肥技术,填补了武穴市农机服务的空白,目前合作社农机作业纯收入达1050万元。

“一人富裕不叫富裕,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在事业步入正轨后,杨愉锐念念不忘的仍是父老乡亲。

为帮助大家致富,他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周梓村、下周煜、涂秀六3个村45户精准扶贫对象签订了“五位一体”扶贫合作协议,采取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创新模式,让贫困户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打工收入”的叠加收益,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2019年底,每户年均获利4000多元,收到一次性发放红利11万元。

村民都是务农人,农机如何使用成了大难题。为提高农户操作技能,杨愉锐积极联系农业农村局,成立农机培训中心,免费为农户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让农户及脱贫户多一份就业岗位,多一份收入,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每年梅雨季节,可急坏了村民。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稻田被淹,基本绝收。为积极应对灾情,杨愉锐引进全新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械化插秧以及测深施肥技术,带领合作社提前育秧,积极推广新型育秧技术,提升秧苗品质数量,保障秧苗基本供应,确保在洪水退去的第一时间抢种,尽最大限度帮助种植大户挽回更多损失,确保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合作社育秧情况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大家伙家庭富裕了,杨愉锐又开始琢磨改善村里的生活环境。2017年,周梓村都是泥巴土路,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泞难走。杨愉锐投资50余万元,将村子一公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还加装了路灯,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脏了脚湿了鞋。如今,杨愉锐还计划投资80万元建设“四小园”以及“农耕文化园”,村民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不再遥远。

天安门护旗手、村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返乡创业青年、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劳动模范……如今三十二岁的杨愉锐,身上有多个闪闪发光的标签。但在他心里,“农机手冠军”这个称号最让他感到自豪。

“第一次开拖拉机开到沟里去了,我父亲把我臭骂一顿,但我很不服气。”常年的部队生活作风,杨愉锐早已养成不服输的劲,此后,杨愉锐苦练本领,既学理论知识,又学农机维修操作,不断攻克农机维修难关,从“门外汉”成为农机行业的专家里手。在2019年第四届湖北省“工匠杯”农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农机维修与驾驶操作竞赛个人赛冠军。在2020年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选手”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愉锐(中)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

今年2月当选团省委兼职副书记以来,杨愉锐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尤为关注,六一儿童节还参加了武穴市检察院“检爱同行 共护花开”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我们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平常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管教,对法律知识更是一无所知。”他希望,武穴市检察院要加大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多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更好地推动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来源:武穴检察

编辑:泽润生民

审核:剑强

出品:湖北楚商汇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