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脑科学日报

2023年8月2

科 学 时 讯

1,PNAS: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大脑腐蚀的防御能力下降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失智症的主要致病原是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腐蚀大脑,称为氧化损伤。近日,来自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中“氧化损伤防御”丧失的原因。

一种称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蛋白质在氧化应激反应中被定期激活,以保护大脑免受氧化损伤。但是在AD患者的大脑中,Nrf2对氧化应激的防御能力下降。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lingshot Homolog-1(SSH1)的蛋白质阻止Nrf2执行其保护性生物活性。从基因上消除SSH1会增加Nrf2的激活,减缓氧化损伤的发展和大脑中毒性斑块和缠结的形成

2,PNAS:谷氨酸能神经元组胺H2受体缺失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发生机制

来源:精神障碍AI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精神分裂症(SZ)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当前不论是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不能充分缓解患者的症状,尤其是阴性及认知障碍,且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谷氨酸能神经元缺乏H1R不会导致SZ样行为,由于H2受体(H2R)脑表达广泛,且有部分研究显示H2R拮抗剂辅助SZ治疗初步有效,这意味着H2R可能与SZ的发病机制有关。近日一篇研究发现,mPFC谷氨酸能神经元中H2R缺失可能是SZ发病机制的关键,H2R激动剂可改善逆转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

3,Nature Medicine:MTBR-tau243是全新的阿尔茨海默病tau病理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来源:BioArtMED

Tau-PET成像研究表明,即使在AD的早期症状前阶段,不溶性tau聚集体也与认知能力下降密切相关,并且tau-PET是目前最准确的AD预后标志物。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Randall J. Bateman教授和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临床科学系的Oskar Hansson教授发现,含有残基243(MTBR-tau243)的tau的微管结合区(MTBR)是一种新的脑脊液(CSF)生物标志物,可特异性检测不溶性tau聚集体。

MTBR-tau243与tau-PET和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最强,而与淀粉样蛋白-PET的相关性最低。MTBR-tau243水平随着不溶性tau聚集体的增加而纵向增加,这与脑脊液p-tau不同。由此表明脑脊液MTBR-tau243是tau聚集体病理学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干预试验和患者诊断。

4,AM:通过神经细胞特殊的D型手性基质选择能实现对神经类细胞行为的调控

来源:BioMED科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控神经细胞行为,特别是改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对于神经性疾病治疗和神经组织损伤修复至关重要。构建功能性的人工胞外基质、提供力学和生化信号是一种有望解决神经类疾病的一种方法。近期,四川大学黄忠兵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冯传良教授团队报道了D型手性基质对神经类细胞增殖和存活的特异性增强,而对非神经类细胞却表现为抑制作用,这一独特的现象被定义为“神经细胞对D型基质的手性偏好”。

D型手性基质作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微环境信号,可以特异而普遍地调控神经细胞行为,在解决神经系统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如神经再生、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神经肿瘤靶向治疗和神经发育等。

5,Neurology:基线代谢谱与卒中、痴呆及脑小血管病变影像标志物的关系

来源:梅斯神经新前沿

脑部小血管疾病是导致卒中和痴呆的主要原因。代谢组学可以帮助识别新的危险因素,以更好地了解发病机制,并预测疾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近日一篇研究分析了英国生物库118,021名参与者的代谢组学概况,以表征325种代谢物与SVD的MRI标记物的横截面关联以及与未来中风和痴呆临床诊断的纵向关联。

在横断面分析中,低水平的载脂蛋白、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脂肪酸、脂蛋白颗粒浓度、磷脂和甘油三酯水平与弥散张量MRI上脑白质微结构损伤的增加有关。在纵向分析中,非常大的高密度脂蛋白的脂蛋白亚类与卒中风险增加相关,而醋酸盐和3-羟基丁酸酯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确定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许多发现的因果关系。


6,SVN:中国成人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被忽视的孟德尔卒中病因

来源:SVN俱乐部

多种因素在卒中的发生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单基因变异在全因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尚未得到系统研究。近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卒中精准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基于成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队列(CNSR-III)识别漏诊的单基因卒中。回顾临床表型,单基因卒中发生率为2.2%。在缺血性卒中/TIA成年患者中,孟德尔卒中病因可能被漏诊的潜在原因包括卒中症状晚发、常合并常见血管风险以及缺乏显著的家族病史。

7,《心理学报》:最近的你,也报复性消费了吗?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体验性的消费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加持久的幸福感,也是更受到偏爱的一种消费模式。死亡凸显是研究死亡心理机制的一种常用操作方式,它是指将个体暴露在死亡信息下,以此来强迫唤起个体的死亡意识、引发其对死亡的思考。已有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在暴露在死亡相关消息的情境下,人们的购买偏好会发生明显转变。

近日一篇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死亡凸显通过使得人们更加追求感受生命意义而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偏好。因为看到了更多的死亡相关信息,我们在对死亡感到焦虑的同时,也更可能对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产生怀疑,所以偏爱旅游等会使自己感到生命的愉悦与意义的消费。此外,社会支持可以对由于渴望补偿生命意义的缺失而产生的对体验性消费的偏爱起到一种缓冲的作用。


8,Science Robotics:培育具有同理心的伦理AI,防止反社会型机器人

来源: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一篇研究指出,现有的赋予AI同理心的方法过于注重认知层面的预测和表演,而忽视了同理心的情感基础。没有对他人痛苦的情感体验,AI系统很难内化伦理约束。研究人员提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技术路径。首先,让AI系统对环境中的奖励和障碍物具有自我维持的需求。然后训练AI系统通过观察他者的外在表现来反推内在状态,对不同agent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将他者的感知状态映射到自身的身体表示,使AI能够将他者的伤害视为自身的伤害。如果成功地进行这一系列训练,AI系统在决策时就会倾向于同时考虑自身和他者的利益最大化。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