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 年),(比登封少林寺创建还早2年),孝文帝拨款给高僧张猛在邺西清凉山修建寺院,因周边四面山势状若城垛,故取名为天城寺。

东魏兴和二年(541),大将军尚书令高澄改名为“城山寺”;北齐天保元年,文宣帝高洋巡幸此山,见寺前二水合流,又改名为“合水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隋代,隋文帝又将“合水寺”改作“修定寺”。缘由来源于僧人张猛救虎的故事。相传北魏时邺人张猛曾在清凉山麓禅居,孝文帝围猎,虎逃入禅房。张猛用僧袍将虎覆裹,藏在床下。隋文帝惊异于张猛的灵异,以为是他修禅达到了“垂垂浑入定”的境界,便不再上前索取这只虎。隋文帝自幼笃信佛教,即位后据佛理与古事将寺名由“合水”改作“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唐贞观十年(636),邺下修定寺塔“敕修复”;宋乾德三年 (965),“敕额三降”修定寺;明宣德元年(1426),修定寺为皇家“祈祝之所”。可以说修定寺从其创建到明朝,一直是国家级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修定寺已经不复存在,它毁于清末,如今的修定寺仅有一座佛塔幸存下来,修定寺塔初建于北齐天保元年,唐代重修,现存塔身为唐代制作,故后世又称之为唐塔。又因塔初建于因门楣上镌刻三世佛,故名“三生宝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定寺塔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塔由塔顶、塔身和基座3部分组成,通高20米,塔身高9.30米,塔身宽度8.3米。塔是空心结构,三面实壁,南面开有拱券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基为北齐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为唐代建筑,平面为正方形。下为束腰须弥座,上为单层叠涩檐。塔顶上置椭圆宝瓶,下为仰莲承托,塔习室用长方形小砖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塔遍嵌模制琉璃花砖,形状有菱形、矩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等。所嵌高浮雕砖内容有真人、武士、侍女、飞天、伎乐、童子、力士、龙、虎、狮、天马、蟒蛇及花卉等,不同图案和造型的雕砖有89种 ,发掘和收集到塔基雕砖30种 ,共计119种,3775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定寺塔,自北,东,西三臂面均自檐下至壁面最下一层,共嵌切浮雕砖十三层。最上一层嵌切有力士,童子及兽面等矩形雕砖二十一块。第二,三,四,五层浮雕砖是以十三个啣环兽,十三朵莲花为主题连缀彩带,华缨,彩铃等内容,组成一副优美的帐头图案。第六层的浮雕砖犹如帐头的垂穗。自第七层起,向下用六个啣环兽系六条连缀菱形图案彩带,俗称中国结。将全壁组成大的帐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外观,我们判断修定寺塔是如何建造的,以及他的建筑结构是如何?

1,在雕砖背面烧制有背榫,嵌砌时将榫楔入墙内,或以素面砖叠涩在背榫之上。

2,按照雕砖不同的厚度,将壁上内层砖切成不同凹槽,槽内镶嵌长条边框砖,这样就牢固地卡住饰面雕砖。

3,用雕砖背榫互相搭连的方法。

4,利用大铁钉和铁片等拽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以上几种作法来看,此塔应是一次建成的。由于古代建筑大师的精心设计,虽然四壁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浮雕砖嵌切在一起,却能做到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显得十分和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筑学家罗哲文在其专著《中国古塔》对此有这样的记述:从现存寺院建筑遗址和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全寺的布局是坐北向南,依山布置,有院落三重,殿宇四进,为天王殿、大佛殿及铁瓦殿。塔位置在天王殿大佛殿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定寺塔的造型、结构、布局和工艺,为中国古塔中之瑰宝,对中国古代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史、宗教史的研究,以及建筑物的抗震防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常可惜的,民国时期,修定寺塔砖雕,被外国传教士看中,在当时每一块塔上的砖,拿来就能换 20把手枪,一把手枪价值 30两银子,一块砖可就是600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村民为了保护修定寺塔不被破坏,用白泥糊满整个塔身,来遮挡精美的砖雕。目前目前流失到海外的砖雕至少有24块,绝大部分被欧美博物馆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10块、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6块,英国大英博物馆1块、剑桥大学2块、日本美秀博物馆1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修定寺塔 手机,相机并不能拍出来它的美和壮观。只有自己亲自去看一下,才能感受到它的壮观!目前修定寺塔归属文物局保护单位,这个地方是免费的,不过想近距离看修定寺塔还需要文保部门开门。不过修定寺塔文物保护单位就在修定寺塔旁边,离的很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家河南,豫见旅行!

感谢您的浏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