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有幸采访到赵喜龙老师。与赵老师对坐在创作室内,听赵老师讲解中国画艺术,他对国画的喜爱、渊博的学识以及谦和的态度,温良淳朴的外表,平易近人的性格是赵喜龙留给他人的最深印象。儒雅寡言的他在画笔之下却是挥洒自如、大气凛然,仿佛这手中的画笔是他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挥笔泼墨之间似如鱼得水,势如破竹,那一份气魄贯穿始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赵老师,我们知道您是中国书画界的翘楚,那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和中国画走到了一起?

 艺术家:我小时候受爷爷的影响开始对画画产生兴趣,记得就在墙上地下的涂涂画画,现在想起来觉得还是很有天赋的。当时也没有见过画册之类的书籍,凭着感觉把物体表现在纸上。16岁的时候拜河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谢崇礼先生为师,1987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后来有幸和王明明先生学习,从此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是什么激发了您创作这种形态的中国画作品?这样的国画艺术形成的历程是怎样的?

  艺术家:我觉得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还是靠画家的感觉,其次勤奋,没有悟性的画家画多少年也入不了门,我认为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有人说,一个艺术家的个人语言最重要,这才是艺术价值所在。那么您的绘画语言是什么样的呢?是什么造就了您现在的绘画风格?

 艺术家:我觉得画家不要过早的去追求自己的语言,可能到了一定的境界,好多东西会从你的各方面思想修养当中产生出来,我觉得那种有底蕴的语言才有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欣赏您近些年来在国内外举行的众多各展中,您在进行这样的个性化的展览和艺术创作时,您追求的是怎样的效果和质量呢?就是您希望带给观者的是什么?

艺术家:我每年都要拿出时间来参加展览的创作,我画画还是有点不规范,工笔,写意都画,也为了市场需要人物,山水,花鸟都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归到那个方向,当今书画圈子太乱,也不想过早的被乱象毁掉自己,多学点东西最好,慢慢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勿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结合绘画或者您个人生活经历,您的初心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发生变化?

艺术家:喜欢这个职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艺术的心不会变,希望自己会不断努力,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我也在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现在艺术界也会存在一味追求效益而不惜放弃艺术本真,去创作迎合市场的作品世俗谄媚的作品,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觉得艺术家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

 艺术家:当今文化市场的确鱼龙混杂,所谓江湖大家甚多,这也是一个时期的文化乱象,中国文化的危险期,我觉得人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素质的提高,会慢慢理性一点,认清真伪,能辨别真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您如何理解艺术家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艺术家:还是踏实画自己的画,努力展现给人们好的作品最重要,用作品去说话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喜龙,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院,师从于谢崇礼先生,后进入北京画院高研班师从于王明明先生。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廊坊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