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李静

成都市西体路小学校书记、校长,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理事。

贾琳

成都市西体路小学校教导主任,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跨地区流动成为新常态。这种资源的流动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助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80﹪以上生源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普通小学,我们积极思考,另辟蹊径,努力探索适合普通学校的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为学生成长提供多一种可能。

“西子视界”课程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了解文化共生共存,关心人类共同命运;锻炼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参与世界技能”为课程总目标。该目标直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责任担当”中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三个基本要点。我们力求突破传统讲授式的课堂局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了解他国语言、文化、风俗的基础上具有开放心态、包容精神、分析能力和行动策略,促进学生乐学善学、勇于探究和辩证思考,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实施过程

(一)专家助力导航,定位课程方向

西体路小学校先后邀请李全主任、胡燕主任、薛巧巧副教授就学校课程规划进行指导。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建立“西子视界”课程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将该体系定位为国际理解视域下的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

(二)培训宣传跟进,提亮课程底色

为了推动课程建设,学校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章程,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文化理念;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加大外宣力度,形成课程口碑。每期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国际理解力以及对学校课程品牌的认同。我们相继邀请西财博士生导师张翔教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川师大国际理解研究方向的薛巧巧教授做主题讲座,和老师们聊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国际形势、中外教育比较、全球胜任力的话题。利用休息日,带领老师们参观:成都市国际友城馆、世界大运公园、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馆、西部高定中心。通过聆听、行走、思考,开阔眼界,重树理念,驱动实践。

三)课程体系构建,形成品牌特色

今年,课程建设团队重新梳理和完善已有的课程资源,构建了“有知识,知自己,爱国家,懂世界”的四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学科核心课程、跨科融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主题活动”四种形式予以实施。课程体系中“懂世界”这个版块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即学校一直致力打造的“小西子,大视界”,简称“西子视界”国际理解课程体系。研究过程中,我们解析了课程目标,整合了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 “西子视界”国际理解课程版块。

其一,明晰育人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具有“探、辨、听、说、行”五种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新时代青少年”。

其二,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课程框架。我们构建了“从文字到文化” “从社区到社会” “从环境到环保” “从体育到体验”4个板块、21个主题单元的课程框架。

其三,改进教学方式,优化实施路径。我们通过反复的课题研讨、教师培训、看课磨课等活动,总结了一套“西子视界”独有的课程实施方式,辅以一套新型的教学设计模版,以此开展有指向、有主题、有方法、有效果的国际理解教育。

其四,完善课程评价,多元全面激励。我们对相关课程的评价,主要从评价对象(学生、教师、学校、课程本身)、内容、主体及方法四个维度进行说明。

(四)精品课例打磨,锻造课程亮点

推行常规课。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校组织专班,在常规课中开展校本读本《西子视界》《有趣的文字》的学习。每月一次,班主任利用地方课程开展国际理解专题课。结合国际国内大事件,适机适宜补充内容:领事保护、孟晚舟事件、俄乌冲突、台海问题……让学生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展现的大国责任、大国担当,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启发思考“我与世界的联系,我可以为世界的和平美好做些什么。

聚焦精品课。学校每期凝练呈现两节以上国际理解精品课,邀请专家一对一指导。本学年打磨和展示了道德与法治课《吃饭有讲究——中餐VS西餐》、英语课《Chong qing hot pot》、美术课《“小废物” 巧变身》,全校观摩,集体研讨。

(五)开展多元活动,丰富课程内涵

1.每周一,全校师生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地球人,我爱我的世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志存高远,忠诚担当。

我是成都人,我爱我的家乡。文明包容,乐观友善。

我是西体人,我爱我的学校。真以慧心,诚以美行。

做真诚慧美的师生,建和谐美好的西体。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遇见最好的自己。

宣誓虽然句式简单但是内容精深,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传递给师生,办学理念与品牌创建水乳交融,共生共长。

2.讲中国故事给世界听

英语学科活动中,孩子们用英语讲述《袁隆平爷爷的故事》《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秋节的由来》等中国人、中国事、中国节,挖掘最具中国传统意义的价值,表达最能打动人心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3.春季运动会

春天里,我们模拟大运会入场式,孩子们身着不同国家服饰,展现不同国家的显性文化,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理解不同文化与价值观,从而使其形成“多元”“共存”的思想,培养学生广阔的胸襟,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升社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4.积极参加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

连续两届参加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该活动旨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拓宽青少年国际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交流能力,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每年一度举行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周(戏剧展演)

阳春三月,学校举行以中外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戏剧展演活动,通过对“日、月、水、火”自然现象的中外神话对比演绎,呈现文化差异,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所呈现的不同世界观。

课程阶段成效

(一)育人效果显著提升

通过“西子视界”课程的建设和推进,为“小西子”构建“大世界”。我们成功让来自周边社区、来自农村、多数从未出过四川、从未出过国门的孩子变得阳光、自信、从容,对外面的世界不胆怯、不抗拒、不陌生。并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契机,师生、家校形成了“学习成长共同体”,西子们在开放多元的教育中获得了真正的成长,从小埋下一颗热爱世界、向往世界、参与世界、影响世界的种子。

(二)学校影响持续扩大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开展国际理解校本课程研究,每期展示课程成果,扩大课程品牌知名度。成都市五区联盟领衔学校温江庆丰街小学张校评价到:“小小的西体,大大的世界;小小的西子,美美的天使。学校真善美爱的教育情怀,真诚慧美的教育理念,除了在内涵发展中尽善尽美外,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也得到深刻诠释。欲把西体比西子,中外人文总相宜!”

学校还借力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云平台,参加文艺交流展演,舞蹈、合唱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原创舞蹈《追梦西子》参加展演,反响极好。活动中,西子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历练了本领。

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3个重点开展工作。完成“国际理解 西子视界”主logo的设计(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以及视觉识别系统(VI)的建设),同时通过校园环创提档升级,突出品牌标识。积极寻找适合西体发展的境外姊妹校,加强线上线下的友好结盟,让国际理解走向实质化。深入开展课程研究,打造精品课例,最终形成“西子视界”的课例、案例资源库。

国内刊号CN51-1677/G4

国际刊号 ISSN1672-8181

选自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3年4月刊/栏目:话题·关注

原文编辑 | 张競之

新媒体编辑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195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