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齐国国相管仲面对着傲骄的齐桓公,温温吞吞地说着如天书一般的话来。

看着齐桓公终于停下话来表现出要倾听的神态,管仲接着说道:“追捕麋鹿的时候,没有熟悉山林的人当向导,普通的人会一门心思只想着直接进入密林中去;而有智慧的君子就很机智,认为不如放弃追捕,因为进入密林很艰难。”

即鹿无虞,追捕麋鹿没有向导,这个典故,出自周易中的屯卦。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就是只一股脑想着直接进入山林中,这肯定是有风险的。”管仲继续解释着,“君子几不如舍,往吝。但是如果只像屯像中的君子几乎认定不如舍弃,因为进入山林很艰难,这样的判定却也是不够有谋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桓公继续不说话,看看管仲要摆出什么道道来。

这正是管仲想要的对话场景,不让齐桓公静下来,管仲就没有办法具备完整的时间来完整地阐述他的解决方案。

“我军针对楚兵的战术部署和兵棋推演,一致得出了楚军必定会在桐柏山和大别山之间的信阳通道开辟第二战场,并且设有一支奇兵,随时策应南阳盆地的主力战场。”管仲边说边在案几上摆出了战场形态的样式来,“那么我军也必须要在信阳通道这一带布下伏击的弓弩强兵。现在的情况就是屯卦中的即鹿无虞,假设楚国就是那头鹿,我们就缺了熟悉那里地形地势的向导。”

齐桓公是知道管仲不拖泥带水机动灵活的用兵风格,他想到了问题就一定是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于是齐桓公就顺着管仲的思路,依然是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问道:“好吧,我们就是要即楚蛮子的那头鹿,管它什么无虞不无虞的,管相你要怎么找出这个‘虞’来吧!”

看着齐桓公入了管仲他设置的语境里来了,管仲也就不再卖关子了,顺势提出他酝酿许久的思路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在信阳通道上设置我们的强弓弩伏兵,现成的向导就有两家,江国和黄国,都是嬴姓诸侯国。这一带的嬴姓之国,原先还有一家穀国,在楚国兼并邓国的战役中也被灭了国,所以江国和黄国是楚国天然的敌对国,由于实力不允许无法对楚国展开复仇军事行动。”

“现在楚国还在大肆扩张,江国、黄国面对严峻的存亡危机,正是拉拢他们加入我们中原联盟的好时机,只要他们加入了了中原联盟,到时借助他们两国的地理优势以及兵力辅助,就相当于我军也在楚军想开发的第二战场埋下了一道天然屏障,利于实现我军在南阳盆地与楚军展开决战的军事部署。”

“江国和黄国刚好一西一东,夹在了楚军通过信阳通道的息邑古道的两边,很容易形成我军的伏击圈,那时第二战场要打或者不打的战事主动权就牢牢把握在君侯的手心里的!”

“哈哈!哈哈哈!”齐桓公听着,开心起来了,“我就特爱享受这种掌握在自己手心里的感觉。那么接下来就要公孙隰朋这位大司行热情地走动起来了。”

“时机?地点?曝光程度?”与管仲极有默契的齐桓公紧接着就将执行细节的要点抛给了管仲,“仲相觉着要怎么整才好,是高调还是低调,给定个调吧!”

“咱家君侯什么时候低调过过呢!”管仲也极有默契地应对道,“与江国、黄国的会盟绝对不能低调,一定要让两国的国君跟随君侯热血沸腾起来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即鹿无虞吗?即鹿有虞了啊!”齐桓公爽朗地道,“那就这样办,仲相又要辛苦了!”

《左传·僖公二年》:“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贯,卫邑,山东荷泽曹县西南王老林村一带)

《左传·僖公三年》:“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阳谷,今山东聊城阳谷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