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同学,今天由我分享一下关于齐桓公、管仲与鲍叔三人故事的读书心得。

从这三人的故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从他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而且学到了为人做事的品格与格局。

一要有自知之明。鲍叔对自身的认知清晰,定位准确。在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问题上,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如管仲,故而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并甘居管仲之下,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事。

二要大公无私。在夺君期间,管仲虽与齐桓公和鲍叔有杀身之仇,但管仲依然推荐了他。不为别的,是鲍叔出于公心,分得清主次,认得清形势。为了齐国社稷与未来,为了齐桓公的王图霸业,鲍叔必须选择管仲。

三要宽容大度。如前所述,管仲与鲍叔虽有仇恨,但其时也是各为其主。鲍叔能够看到这点,实难能可贵。其后,更是不计前嫌,勇于推崇管仲发挥后者的才能,足见其为人处世心胸宽广,不计较过往,携手并肩朝前看。

四要爱才惜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管仲而言,鲍叔就是他的伯乐。鲍叔看到他的能力,他的闪光点,并且不拘一格举荐了他,将他推上更大的舞台,充分发挥了个人才能,正是爱才惜才的表现。

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但我想鲍叔的上述品质对我们的成长成才之路大有裨益。首先,对于个人,我们要准确认知,知长处知短板,进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其次,识大体,顾大局,知轻重;看清长远,看懂宏观,而不是只顾眼前,在细枝末节上计较太多。再者,为人处世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对于别人的过失能放下尽力放下,否则它将成为牵绊。最后,善于捕捉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能力,并与他们交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技巧与能力。

话虽如此,但这仅在个人角度所感所想,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当回首建国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之路时,我们才发现集体主义的思潮正逐渐褪去,个人主义登上当前的舞台并不断强化。

人人将目光过于转向个人,而忽略公众利益,以致于相互排挤、嫉贤妒能,最终人人自危。老人倒了,无人敢扶。孩子跌了,无人去帮。

要知道,正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正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着物资,我们才赢得了解放战争;还正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我们才有了今日屹立世界的成就;更有年初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不懈努力,我们才控制住肆虐的新冠病毒……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在昭示,在告诫我们,我们在同一条河流的同一条船上。唯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唯有以大局为重选贤任能,唯有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得人尽其才,才能实现百花齐放,才能产生百家争鸣,才能推进百舸争流。

民族的复兴、国家的昌盛从来不是靠某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就能完成,它需要这个民族和国家所有人的心往一处使,才能开动大船以乘风破浪,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