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化父子与全民族抗战时的宿迁

赵连军

曾任国务院卫生部副部长的郭子化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出生于江苏邳县郭宋庄贫苦家庭的郭子化,五四运动时即任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领导学生爱国运动。1926年,郭子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奋斗了终生。土地革命时期,郭子化曾战斗生活在宿迁境内,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又领导过宿迁境内的抗日救亡斗争,对宿迁境内的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子化是宿迁境内早期党组织的重要创建人之一。1929年四五月间,郭子化化名李醒吾,到今泗洪县的金锁镇白庙一带,以教私塾为掩护开始党组织的创建活动。从当年7月开始,在白庙首先通过地下党员许海岚发展许采苓入党,接着发展许宝庭入党,又通过许宝庭介绍许宝霞入党,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党小组。四五个月以后,党员发展到二十多人,并成立了3个支部。这3个支部,由郭子化代表泗县县委直接领导。接着,郭子化又以白庙子党组织为基础,逐渐向外村发展,先后在赵庄、前老庄、东彭庄、冯庄和朱圩子等地建立了党的支部。在建立党组织的同时,郭子化还在这一地区不失时机地发展农民协会,到1930年春,发展农民协会会员约二三百人,使党在这一地区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年的六七月间,郭子化领导了这一地区的农民武装暴动斗争。

在土地革命时期,宿迁境内各县都曾建立起中共县委,领导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暴动斗争,但由于革命力量的弱小等因素,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大力镇压下,这些武装斗争先后遭到失败,郭子化领导的武装暴动也同样如此。同时,党组织也损失殆尽,到1935年6月中共泗阳县委遭到破坏后,宿迁境内各地已经停止了党组织的活动。但是,就在此后不久,郭子化就开始了宿迁境内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1935年七八月间,时任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书记的郭子化,派郭致远从枣庄带着他的亲笔信,赴马厂、白庙和当地的地下党员联系,进行党组织的恢复工作。路过邳县时,因往前路途不便,转由郭子化的三伯父郭春海前往联络,到马厂后未能找到地下党员,便由马厂到达白庙。在白庙,郭春海和地下党员许宝庭等取得了联系。此前曾任过白庙党支部书记的许宝霞后来回忆说:“大家听说郭子化同志来信,有说不出的高兴,准备重整组织再干。”到了全民族抗战时期的1938年四五月间,时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的郭子化,指示中共徐东南工委张芳九带着他的信,来到白庙恢复党的组织,重建了白庙党支部,许宝庭任书记,同时恢复了许采苓、许宝新、许宝霞、王馨芝等的党籍。随后又发展王香之、许保五、许保松、王若安、叶立俊等人入党,支部书记更换为许宝新。据目前所知,白庙党支部是宿迁境内党组织被破坏后、也是全民族抗战开始后,重新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白庙一带党组织的重建,对今泗洪境内的全民族抗战产生了积极作用。许宝霞曾回忆:“1938年秋,郭子化同志派许宝新、许继英和我去陕北学习,我因特殊原因没有去。村支部书记由我担任。1939年4月,许保新从延安学习回来,并带来一条好消息,说八路军可能于本年秋派一支部队来开辟皖东北地区,届时胡炳云带一个大队首先进入我们这个地区,接着江华于1939年率苏皖纵队进驻赵庄。当时我为他们做情报工作。后来上级指示,要我配合许宝庭组织地方抗日武装,不久组建成泗州大队。”

郭子化在全民族抗战初期领导了包括宿迁县和今泗洪境内党的建设工作,对宿迁境内各级党组织的重建具有重大影响。1937年11月,郭子化在萧县黄口主持召开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布置关于放手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项任务,并将特委辖区以徐州为中心,津浦陇海铁路为界划分徐东南、徐东北、徐西南、徐西北四个工作区进行抗日发动工作。根据特委指示,1938年1月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建立了徐东南区委,书记邵幼和,委员余耀海、张芳九等,领导包括泗县宿迁等地党的组织及该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同年4月,徐东南区委改为苏皖工委。至8月,中共中央电示撤销苏鲁豫皖边区特委,苏皖工委改称为苏皖特委。12月,中共山东分局调整苏皖特委领导成员,任命李浩然为组织部长、代理特委书记,要求苏皖特委尽可能向南发展,开辟创建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同月,苏皖特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奉命南下苏鲁边区,苏皖特委即派出干部先后赴宿迁、沭阳、泗阳等地重建县委,至此,宿迁境内的党组织的发展和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郭子化还十分重视包括宿迁境内在内的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郭子化先通过同学关系,与国民党宿迂县长黄晋珩(黄楚白)取得联系,又于1938年2月介绍时任中共枣庄矿区中心县委书记的于化琪到宿迁,通过黄晋珩任其为宿迁县政府第一科(又称民众动员科)科长兼宿迁县抗敌动员委员会副主任,领导宿迁抗日救日运动。于化琪带着筹备恢复宿迁县委和组织抗日力量、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使命来到宿迁,经过尖锐复杂的斗争,从国民党监狱中营救出马爱亭、沈光智等进步人士,并秘密发展陆裕民等4人加入共产党。不久,又秘密组织起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以此为核心公开组织起青年抗日救国会和民众自卫队等抗日团体。这些工作,不仅推进了当时宿迁县的抗日救亡运动,也为宿迁县党组织的重建创造了一定的基础。

作为宿迁境内党组织的创建者、重建者和革命斗争领导者之一,坚守初心,坚韧不拔,奋不顾身,自觉地把自己奉献给宿迁,千方百计地建设、保存和发展党的力量,领导人民群众革命,为宿迁境内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作出了贡献。同时,郭子化的长子郭光裕在他的教育和影响带动下,也投身革命,把自己奉献于宿迁,为宿迁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环境的险恶,郭子化曾长达15年没有回到家中,没有见过他离家不几天即出生的长子郭光裕。直至郭子化到徐州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进行统战工作,家中才知他的消息。于是,在得知消息的第二天,郭光裕便到徐州找父亲。十几年来没有和家人联系的郭子化,见到儿子来到面前,将儿子揽在怀里,一边仔细端详他的长像、举止,一边详细询问家中情况。最后,他深情地对儿子说:“光裕啊!日本鬼子现在打了进来,目的是想灭亡咱中国,咱们唯一的出路是组织起来和它斗!按理说,咱们爷俩十五年第一次见面,应该留你在这住几天。但是,国难当头,我不能留你,你必须马上赶回去。”

父子分别后,郭光裕于1937年底经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介绍赴延安抗大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毕业,于同年9月被山东分局派往皖东北,从此战斗生活在宿迁境内。期间,郭光裕历任苏皖区党委青年部青年科长,泗县县委宣传部长,泗南工委宣传部长。1941年1月,郭光裕任中共泗阳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委,全身心地投入到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同年10月程道口战役后,泗阳县运河以北新建泗沭县,郭光裕继续任县委书记。根据地扩大了,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但郭光裕因积劳成疾,不得不在组织安排下外出治疗,1943年病情稍有好转又回到泗沭县,边工作边治疗。此时,由于日军封锁严密,药品奇缺,连治疗肺结核病最起码的用药“乳酸钙”都买不到,只得用鸡蛋壳炒熟研成粉末服用。对此,郭光裕对同志笑说:“目前形势紧张,这是价廉物美的钙剂!”临终前,他还对夫人说:“好好工作,不要向组织伸手!”1945年1月16日,年仅22岁的郭光裕永远长眠在了宿迁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