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到年底,各地就进入一年一度的立案难阶段。虽然最高人民法院近几年三令五申要求法院年底不得停止受理立案,但是客观情况是年底暂缓立案的情形还是普遍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明着不给立,现在大多是不敢不收材料,但变着法推迟立案。
近几年法院系统人员流失严重,“案多人少”的情况一直持续,加之疫情因素,所以客观情况导致年底案件大量积压,间接导致立案难实属情有可原。作为当事人大多数时候只能配合和等,也没有什么立马见效的办法,就算立案成功了大多也都得等明年才有可能排期开庭处理。面对年底立案难的情况,有几点处理意见供大家参考:
1、立案材料该交还是要交,不要想等明年再说,避免超过诉讼时效。这是针对案件涉及诉讼时效的情形,交起诉材料后,法院的登记记录或者收取材料的单据是防止诉讼时效到期的证据
2、有的法院在诉前联调“卡”案件,不给转正式立案,建议及时考虑诉前保全。有的法院,年底推迟立案,但是为了缓和矛盾,维护当事人的权利,会在诉前保全这方面放松审查,所以可以积极和法院沟通争取诉前保全。如果保全到的话,也就不用怕年后再处理了;
3、如果案件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医疗费用和抚养费等情况紧急可以适用先予执行的案件,建议当面和法院相关部门沟通申请先予执行,如果法院不认可的话,则退而求其次要求尽快立案或保全;
4、对于执行案件立案,年关时刻容易出现财产线索,可以重点关注找财产线索,如果找到线索的话,这个情况通常紧急,可以合理合法地和法院沟通加急处理。
年底立案难说到底还是诉讼不断增长和司法资源有限的矛盾,所以诉讼繁简分流,扩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效率,大力发展民商事仲裁,社会面加强诉源管理等等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