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华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杨振宁,李政道,钱三强等物理学家都是他的学生。1948年拒绝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下邀请。这个人就是有着“中国物理学界的宗师”之称的叶企孙。

叶企孙

叶企孙原名叶鸿眷,1898年出生于上海县一个地主家庭。早年丧父由祖父养育下长大成人。

1911年初,13岁的叶企孙到北京投考“清华学堂”,由于身体较弱体育没有过关,于是他改名为叶企孙再试,后人找人代考体育才过关,成了清华学堂中等科最早的学生之一。

辛亥革命爆发后,叶企孙曾短暂离开清华学堂,但是民国政府成立后,叶企孙再次进入清华学堂,并进入高等科学生。

一开始叶企孙主攻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但是在列强欺压中国后,叶企孙认识到只有科学才能救国。

于是,在1916年11月,叶企孙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的方向。仅仅四年后的1920年,叶企孙就获该大学理学士。

随即转入哈佛大学继续攻读物理1922年获得硕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时只有25岁。

而他的论文《用X射线方法重新测定辐射常数h》在美国物理学会宣读,这一实验数据是当时h值的最佳数据,曾长期在国际上沿用十多年。

当时的叶企孙是美国各大高校的香饽饽,他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因为他要实现当初立下的誓言,让更多中国人掌握物理知识,改变这个被列强欺压的国度。

1924年,叶企孙回到了动荡不堪的祖国,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从事物理学教学。

192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叶企孙担任物理系主任,在他的指导下,清华大学物理系很快成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而在清华物理学院成立时,叶企孙还兼任院长,并和郑衍芬合编了《初等物理实验》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教材。

此外,在叶企孙的思想指导下,清华大学先后建立了无线电研究所、金属研究所、还有航空研究所、农业研究所等研究所。

西南联大旧址

抗战爆发后,北、清等高校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叶企孙担任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赵九章等人都曾听过叶企孙讲课。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八年间,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等几十位物理学大师。

由此叶企孙又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界的宗师”。

抗战胜利后,各大高校回迁原址办学,

1948年12月,老蒋开始派飞机到北平以安全为由到处“抢救”名流学者就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叶企孙等人。

梅贻琦

其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1915年在清华学校任教,1921年赴美进修获硕士学位。

从1925年担任清华学校大学部物理系教授开始,梅贻琦的一生就与清华大学分割不开了,1931年正式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在1937年抗战爆发时,清华大学与北大等随军西迁,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校,由梅贻琦担任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

梅贻琦和胡适登上老蒋的飞机,临行前,梅贻琦劝叶企孙和他一起南渡。

但是叶企孙拒绝了,他告诉梅贻琦:我只是个教书匠,又没做什么坏事,更何况我走清华学生物理谁来教。

解放后,叶企孙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之后,又被调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兼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5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金属物理及磁学教研室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常委委员。

然而,正当叶企孙再次实现自己的誓言时,特殊时期爆发,因为他曾留学美国,受到一系列不公平对待,

1977年1月13日,一生未婚无儿无女的物理大师叶企孙,便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人世,终年79岁。

1977年1月19日,叶企孙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

1986年叶企孙得以全面平反。

清华叶企孙铜像揭幕

1993年清华校庆,特在科学馆举办叶企孙生平照片及手迹展,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铜像落成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