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谒(即为谋求禄位⽽请见当权的⼈)的风⽓盛⾏,⼠⼈们在考试前多结交名公贵⼈,向他们提供诗⽂以⾃荐。李⽩青年时就抱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图壮志,以⾄于终其⼀⽣都在忙于⼲谒,渴望得到知遇赏识的迫切愿望。这⾸咏桂诗,同时也是⼀⾸⼲谒诗。字⾥⾏间流露出作者对趋势媚俗之⼈的蔑视,表达了坚持⾼洁品格的信念,以及渴望得到知遇赏识的迫切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咏桂

(唐代)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运用对比等手法,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讽刺贤愚不分、好坏不辨的附庸权贵之人。同时,抒发了自己满腹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愤懑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六句描写桃李的生存环境和社会上的不良风⽓,表达出诗人对桃李趋势媚俗的讽刺和对桂花的赞美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一般桃李都会种在“金张门” ,而选拔官员,都是官僚子弟优先。金张,是指汉宣帝时权贵金日磾、张安世,后泛指权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种植在显贵之家的桃李,春日煦暖时引得人们争相攀折。而且桃李只有在春暖花开之时才能盛开,于是显得更加稀少。而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桃李在这里象征着一种利益,世人们为了得到它,千方百计地找到捷径,就是因为桃李的珍贵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一旦霜露甫降,桃李就会迅速凋萎,荣耀不存。这些通过捷径得到的东西无法持久,一旦在非常严苛的环境下就变得毫无价值。就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借以映射显赫⼀时的朝中权贵⼀旦失宠,荣耀就难以保存,⽽像⼭野桂树⼀样的李⽩本⼈,却能悠然⾃得于⽥园,其格调⾼下也由此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面四句托物⾔志,运用对⽐的⼿法,写出了桃李和桂花截然不同的精神⾯貌和结局。表达出诗人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以南⼭之桂与上⽂“⾦张门”之桃李形成鲜明的对⽐。桂树虽然生长在无人问津的南山,却绿叶繁茂,根柢芬芳。李白劝告后人,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意味着诗⼈有满腹才华却不被⼈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桂花树清阴怡人,在桂花的树荫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你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点明⼲谒之旨,以桂树植⼊“君园”之请求,委婉地表达了⾃⼰渴望得到“君”之赏识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语言朴素简洁,直白易懂,却寓意深刻,富含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