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现在,我每周上班需要乘坐地铁“有乐町线”。到年龄了,想“全退”,没有获得批准,争取到了一个“半退”,所以是“每周上班”,而不是“每天上班”。
也很巧,有乐町线全线开通,是在1988年6月,而我是1988年8月到日本自费留学的。据《东京地下铁有乐町线建设史》(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1996年7月第一版)介绍,当年给这条地铁线命名之前,做过一次“民选”,有30591人应募,出了2519个名字,得票第一位的是“麹町线”,第二位的是“有乐町线”,第三位的是“有乐线”。结果,“第一位”并没有成为首选,因为“麹”字已经不是“当用汉字”——日常使用的汉字,作为“第二位”的“有乐町线”反而被“扶正”了。但是,我如今上班时所抵的车站就是有乐町线的“麹町站”,估计这也是照顾地方“选民”——居民的一个举措。
其实,有乐町沿线还有一个车站就叫“有乐町”。而“有乐町”地名则与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织田信长的弟弟织田长益息息相关。织田信长能杀能砍,志在统一日本,有“天下人”之称。织田长益也是战国武将,但比哥哥多了一份文气,拜日本“茶圣”千利休为师,最终成为“千利十哲”——千利休的十个弟子之一,创作了“有乐流茶道”,在江户城——今天的东京建立了“有乐斋如庵”,后世简称“有乐斋”。同时,他还在京都建仁寺正传院(如今称“正传永源院”)内建立了茶室“如庵”,如今已经被指定为“日本国宝”。2024年1月底到3月24日,东京三得利美术馆举办“大名茶人 织田有乐斋”特别展,好评如潮,观众如堵,又一次强化了“有乐町”的地名形象。
有一种说法是织田长益作为战国武将,在1600年(庆长五年)作为德川家康的盟军参加了关原之战。因为站队选择的正确以及作战中的勇猛,战后德川家康把大和国(今天的奈良县)赏赐给他,同时允许他在江户城搞一个驻在地。当时,这个驻在地在当今有乐町车站附近的数寄屋桥,旁边正好有块空地,织田长益就建立了一个“有乐原”,原则上讲,这应该属于“非法建筑”的,至少是一种“超标建筑”。进入明治时代以后,“有乐原”才正式改称“有乐町”的。
也有锱铢必较的学人,比如说明治到大正年间的日本历史地理学者吉田东伍,指出无法确认德川家康是否真正允许过织田长益居住在江户城,虽然织田长益在江户城的有乐斋居住过,但一直过着屡屡搬迁的动荡生活。日本现代地名研究专家谷川彰英也支持这个“反派”论点。
在日本历史上,喜欢茶道的人,都有一点看破红尘的味道。当年明智光秀在京都发动“本能寺之变”,将织田信长活活烧死的时候,作为比织田信长小13岁的最小的弟弟,织田长益脚底下抹油——溜了,从京都跑了出来。后来,他特意落发专注于茶道,隐居起来,把财产都分给儿子们,自己再从他们手里收取“隐居费”,不但要让德川将军放心,还要让自己的儿子放心。最后,他在享受着茶道中悄然死去。
但是,我不相信织田长益内心中真正做到了“和、敬、清、寂”。其例证之一是他在71岁的时候还不满千利休设计的仅有二贴榻榻米大小的茶室“待庵”,硬是要建设一座大约有6平方米的茶室“如庵”。看破红尘,哪里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2024年3月2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