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竹青 实习生 于文欣

3月21日,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师范大学融媒体发展研究院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举办《短篇非虚构写作背后的故事》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逄春阶,并邀请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荣誉会长钱捍一同为同学们分享有关于非虚构创作的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虚构写作讲求“看见而描绘”真实,直面人心与社会问题。逄春阶动情地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故事。他说记者是最能体验百态人生的职业,他跟随重汽去漠河采访《一念向北》,去西藏采访援藏干部《在西藏噶夏茶馆里》,去湖北黄冈采访抗疫《南翔燕归来》……他举例采写作品《晃动中的春节》时,跟随绿皮车体验当列车长,俯身掏通堵塞的厕所,细心观察采访人物,切身体会真实生活,“让真色忽略粉饰,让文采暗淡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逄春阶认为,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的创作,新闻性、文学性是基本,思辨性是文章的风骨。他倾囊相授写作的秘诀:做到自戒。包括一戒“逛”,二戒“苛”,三戒“靠”,四戒“回”,五戒“过”,六戒“省”,七戒“半”,八戒“酒”。要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至少要采访他身边的20个人。他鼓励同学们观察生活,强调非虚构写作要到现场、接地气,即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

钱捍在分享中激励同学们珍惜当下,把握时间,训练现场的立体思维,享受艺术创作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壹点号发起的“非虚构写作”征集活动仍然在火热进行中。在现场,壹点号事业部主任曹竹青介绍了壹点号的情况,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非虚构写作”的征集以及更多面向大学生的热门活动,加入壹点号高校优质创作奖学金计划,在壹点号分享青年群体的所见、所思和所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师大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山师大融媒体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刘仲国在总结中提到,山师新闻学子与大众报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有诸多的交流与合作,不少同学参与到壹点号的非虚构写作创作中,未来将继续加强新闻理论研究与媒体实践的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提供 摄影 刘国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