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花酱和大家开启新的阅读之旅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像他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苏东坡传》第一部:那该死的魅力。

一、眉州

四川的居民,甚至远在宋代,就吃苦耐劳,机警善辩。

他们像偏远地区的居民一样,依然还保持着一些古老的风俗文化。

成都是文化中心,以精美的信笺,四川的锦缎,美观的寺院出名。

在当年,也和如今一样,四川的居民都喜欢辩论。

都喜欢雄辩的文章。

东坡和他父亲,被敌人攻击时,被友人誉之有孟轲文章的雄辩之风。

就因为这种理由,眉州人遂有“难治”之称。

这种难治,并不是泼皮无赖,而是睿智雄辩,

不会轻易被州官所蒙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力求遵守法律,也要求州官为政不可违法。

正如苏东坡所说,眉州之民难治,非难治也,州官不知如何治之耳。

二、祖父

苏东坡的祖父,年轻时高大英俊,身体健壮。

酒量极大,慷慨大方。

这位怪老汉,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人品不凡。

有一年,他在自家谷仓存谷三四万石多。

随后,荒年歉收,老人开仓散粮。

从亲戚一直到同村的贫民,都受到老人的恩惠。

祖父一辈子衣食无忧,悠哉游哉,携酒一壶,席地而坐,

饮酒谈笑,同村规矩人都对他侧目而视。

喝醉之后,经常就是伏在驴背上,由驴驮回家去。

苏东坡的酒量倒不是由祖父那继承而来,但是他的酒趣则是出自这位智慧老人。

这位老人对孙子的文学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唯有一点就是祖父的名字叫“序”。

当年对一个作家而言,这是极为难的事。

因为要写很多的序。

苏东坡要写“序”字,就有失对祖父的尊敬。

所以,他把作品里的“序”,全部改成了“引”。

三、父亲

祖父虽然不识字,但是颇有智慧。

但是,他的智慧,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并没有继承。

苏洵在童年时期,并没有读书作文的机会。

或者说,他的个性强烈,不服管教,又痛恨当时的教育方式。

但是,要说他不学无术,也不恰当。

不然程家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令人惊异的是,直到他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

也许是受到了自己兄弟的刺激,因为同年他的哥哥高中。

程家的儿子,也就是苏洵的内兄也中了举。

也许是儿子的降生,让他觉得身为父亲,有了一种使命感。

当然也离不开妻子程氏的劝谏。

这位程家小姐,曾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在丈夫取得的成就上,程氏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出生

宋仁宗景佑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四川眉州的一个小康之家,

传来了一声洪亮的啼哭声,一个男婴脚踢着襁褓的包布。

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故称苏东坡。

自从第一个儿子夭折后,这个孩子就成了家里的长子。

在他家屋子里,挂着一副张果老的画像。

他的父亲苏洵,在过去的七年里,每天都要向画像祈祷。

希望上苍赐予苏家一个男孩。

因为他的妻子已经生了一个女孩,还有一个夭折的儿子。

他一直盼望着有一个儿子,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关于苏东坡的生日,有一个说法是,他的降生是在天蝎宫下。

照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生饱经忧患的原因。

他的一生都都裹挟着各种各样的流言。

太好的流言,他当之有愧;

太坏的流言,他无端受辱。

五、弟弟

苏轼的降生,给苏家带来了希望。

更让父亲苏洵有了发愤学习的欲望。

三年后,第二个儿子也出生了。

取名苏辙,字子由。

苏轼和这个弟弟感情深厚。

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还有成年后的荣辱与共,

都是苏轼歌颂的题材。

苏子由生来气质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

不像苏轼倔强任性,放荡不羁。

所以,苏子由在官场上要比哥哥苏轼得意,而且官位更高。

兄弟二人的政治意见相同,对人生对官场的观点相同,

但是,子由冷静机敏,每每向兄长规劝,

多次让苏轼在残酷的官场斗争中,化险为夷。

兄弟二人忧伤时,相互慰藉;患难时,相互扶持。

情感之浓郁,就连在伦理道德之邦的中国,都是罕见的。

六、求学

东坡六岁入学。

这个私塾不算小,有一百多学童。

在众多学童中,苏东坡是最受老师夸奖的一个。

十岁时,他就能写出出奇的诗句,让大人们惊叹不已。

十一岁时,苏东坡进入中等学校,准备科举考试。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

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在班上背诵时,必须背向老师站立,以防止老师敞在桌上的文章。

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艰难而费力的苦差事。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东坡读书时,就用了这种办法。

有的时候,看似最笨的方法其实是最有益的方法。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

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的。

这样用功的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因为,当他为官时,向皇帝进言或者草拟圣旨,

绝不会茫然无头绪。

就像现在的律师,在打官司时,引用前人事例一般。

再者,少年时期的大量抄写,对苏东坡的书法练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要“盖棺定论”。

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时才能下断语。

今天,我们能洞悉苏东坡穷达多变的一生,

他一生各阶段的吉凶祸福的事故,

不管过错是否在他的星宿命运,的确是发生了,应验了。

明天,花酱和大家共读《苏东坡传》第二部:春风得意正好时光。

我是花酱,爱读书,爱说书。

每天以不一样的视角解读一本书,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