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读者在以前的旧文章里留言骂我我没有看见,他反对我写意公子那篇文章,说我对传统文化有偏见,因为我没有看到他的留言所以他觉得我迟迟不回他信息说明我是被他说怕了,但他还是很生气,今天加了我的微信号质问我,说秦汉之强,汉唐之雄,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存在,我为什么看不到?

我说我承认秦汉唐都挺强大的,但是你看看到今天,从俄罗斯到美国,都宣称自己是罗马的继承人,而美国更是以“新罗马”自居,欧洲、非洲那么多国家说起罗马这个征服者也依然是充满尊敬,甚至以自己境内有罗马大道的遗址为荣,那咱们中国历史上为啥没有哪个朝代以“新大秦”为荣耀呢?而且一说起大秦帝国,咱们今天也往往会想到两个字“暴秦”,这是为什么?他过了一会儿回复我说:秦统一了中国,留下了万里长城,长城是民族骄傲……我哑然失笑,回复他:老大,回到秦朝你也只是个修长城的人而已,搞不好你的尸首还得靠你的孟姜女才有下落……

“大一统”是写进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东西,不容置喙,这一点就不说了,但是要说秦长城,那还真可以说说,秦始皇修长城是将以前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修长城是明朝,明朝大修、维护长城约八千公里,秦朝连接起来的长城约一万公里(根据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宣布的调查结果,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修长城,与此同时代的罗马,大概也在同一时期开始了一项大工程:修路。

朴树有首歌叫《平凡之路》,有几句歌词是:

徘徊着的 在路上的/你要走吗 /Via Via/易碎的 骄傲着/那也曾是我的模样/沸腾着的 不安着的/你要去哪 /Via Via……

歌词里的这个“Via”就是拉丁语“道路”的单数名词,复数则是“viae”,在罗马帝国,公共/军事/管治道路是Viae publicae, consulares, praetoriage, militares,私人/农业道路是Viae privatae, rusticae, glareae, agrariae),乡村道路是Viae vicinales.

罗马国力顶盛时期,有超过29条大型军事公路由首都罗马以辐射式向外扩散,接上罗马帝国内113个省份372条大道,总长超过12万公里,其中8万5百公里的道路已经铺石,在高卢地区,有超过2.1万公里道路,在不列颠也有至少4,000公里的罗马道路。

罗马帝国修建的这些道路,至今深深影响着欧洲,可以说欧洲今天的主要路网都继承自罗马帝国也不算过份,下图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近郊道路和2000年左右的罗马近郊对比,可以看到2000年左右的罗马及其近郊的路网只是比罗马帝国时期更加稠密,但主脉络完全继承自罗马帝国,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马帝国在公元117年达到了自己疆土的最大面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约590万平方公里,统治人口最高数值达到了6000万以上,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罗马人在自己征服的疆域内大量修建高质量的道路,以便能把军队和物资快速送达需要的地方,但罗马修建道路,也不仅仅是为了统治和征服,因为从统治和征服的角度看,可能长城比道路的作用更为强大,不过拥有长城的大秦帝国仅仅存在了14年,而修路的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加起来存在了两千多年(再往前的罗马王政时代还有约240年,但记载不是很权威)。

罗马帝国疆域图,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地中海在那个时期是罗马的内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阿皮亚大道,又称亚平大道,由罗马东南方向越过亚平宁山脉通往布林迪西,全长约660公里,开始兴建于公元前400年前后,用了68年的时间,完成后起了沟通罗马与非洲北部和远东地区的作用。

意大利庞贝古城的罗马大道遗址

如今土耳其塔尔苏斯的罗马道路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土耳其塔尔苏斯的罗马道路遗迹
如今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罗马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罗马大道
今天利比亚的罗马大道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利比亚的罗马大道遗址
今天突尼斯(迦太基)的罗马大道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突尼斯(迦太基)的罗马大道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马从公元前3世纪到2世纪约500年的时间里修了约8万公里的主干道,加上支线约15万公里,如果算上此后帝国时期修的路,则达到了惊人的100万公里(100万这个数据只是大概数值)。

我国的秦朝也修过路,工程也非常宏大,主要是秦直道和秦驰道,秦直道只有一条,从如今的陕西淳化县梁武帝村到内蒙包头市九原区,约700公里,这是用于军事的古代高速公路,而秦驰道主要是用于皇帝巡游或者官员赴任等行政之用,全国有九条,总长度约6000公里;而罗马帝国也修过长城,比如罗马占领如今的英国当年的不列颠岛时修建的哈德良长城和苏格兰南部的安东尼长城,占领如今的德国,当年的高卢地区后修建了日耳曼长城,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管大秦帝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有修路的能力,也都有修长城的能力,只不过罗马更大的精力是放在修路上了,所以罗马的壁垒和长城,远远没有大秦帝国多。

(古罗马人把居住在现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德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把高卢人居住的地区称为高卢)

罗马主要修路,大秦主要修长城,这种对大型国家工程存在的巨大差异其实反映着中西方在治理国家上的不同思路:壁垒、要塞的主要作用是隔绝人们的往来,而道路则促进了人们的往来,壁垒和要塞的防御作用远远大于道路,或者说道路不但没有防御作用,还会起到帮助入侵者快速运送物资的坏结果,但是道路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促进本国内的人往来和交流,罗马帝国不仅在自己的国家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也在征服地做同样的事情,这么做的结果不仅是把物资像血液一样运送到帝国最为需要的地方,为帝国带来了长久的国运,也深远地塑造了公民的精神。

罗马的道路都是以罗马为中心往外修,所以,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是条条大路罗马。“出”是主动出击,主动和外界接触,而修墙,则是和外界隔绝,写到这里我个人得出一个小小的总结:罗马大道和万里长城,其实代表了东西方文化在根子上的不同。

罗马肯定也不是仅仅凭着修路就能把帝国经营得这么好,除了武力征服,罗马也一定是作对了什么事情,我想凭我这一篇三脚猫的小短文是说不完的,但我可以说说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

罗马人的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如伊特鲁里亚人,经商不如迦太基人,但是罗马打败了他们,建立起来了巨大且持久的文明圈。

罗马凭什么?

罗马的经久不衰凭的是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施政目标,罗马的力量来自罗马皇帝的施政目标,皇帝努力满足国民的安全需求、尊贵感受和富足的生活,而帝国在征服了那么多地区之后还能和当地人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这和罗马的宽容是分不开的,罗马把那些被自己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做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一共有30多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以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就有很多被征服者,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也绝对不可能发生,如今还能看到对外族如此宽容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曾经出现过黑人总统的美国,一个是接受了曾经是自己殖民地后裔的人来担任首相的英国。

自由与宽容,是罗马的立国之本。

那么罗马为什么衰亡?按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说法,罗马的衰亡有很多原因,学界普遍认为罗马衰亡的两大因素基督教的崛起和蛮族的入侵,在他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他在其不朽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里写道:

罗马禁卫军的跋扈,是罗马帝国衰亡的第一个症候和原因。

罗马禁卫军起源于凯撒,屋大维在罗马共和国的后期取得了内战胜利,为了重建帝制,构建了新的政治体制,依然在表面上延续共和,实则为皇帝个人独裁制度,这里面有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建立禁卫军,禁卫军从凯撒时期的皇帝护卫队变成了压制元老院、随时镇压反对者的暴力机器。

年仅36岁的屋大维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神圣、至尊)”,这位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建立了奥古斯都体制(Augustan Settlement),这种体制在历史学家看来,它最大的害处是:

刻意摧毁共和精神,使罗马人民变成政治侏儒,一群政治侏儒如何能够支撑起一个伟大的帝国?

从崇尚自由与宽容的罗马到全民被走向侏儒化的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衰落下来的,后人在景仰罗马的伟大荣光之时,会不会反思落日余晖为什么会笼罩永恒之城?因为这世上并没有有形的永恒之城,真正的永恒,在人们的心里。

结语

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道路,到今天还在发挥着规划作用,有的路则还在正常使用,而偿成现在只能收门票,这两种建筑到底哪种对人民和国家的作用更大呢?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