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景钧

叶企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企孙

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叶企孙,中国科学界的元老之一,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创始人。

叶企孙先生一生的遭遇是令人叹息不已的。

物理大师叶企孙

1931年秋,华罗庚因为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在《科学》杂志发表,被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发现,直接将他聘请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助理,而时为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的正是叶企孙。1933年叶企孙在教授会上力排众议,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教员,讲授大学微积分。1936年,叶企孙又派他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后,华罗庚成为蜚声国内外的数学大师。

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叶景沄是位前清举人,国学造诣很深,对西洋现代科技和应用也多有涉猎。1911年叶企孙入清华学堂,1913年再次入清华学校,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高等科,同年8月赴美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同年获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3年6月完成博士论文《流体静压力对铁、钴、镍磁导率的影响》,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4年从欧洲回国,受聘任南京东南大学物理学副教授,次年,北京清华学校创立大学部,他又受聘赴北京任清华大学物理学副教授。1925年升任物理学教授,并担任物理系主任。1928年清华学校改建为清华大学,并于次年设立理学院,叶企孙任院长。1930年清华学生驱逐罗家伦后,5月至8月,叶企孙以校务委员会委员名义主持校务,和学生一道成功抵制阎锡山幕僚乔万选任清华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月,叶企孙继续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并接替翁文灏任代校长,主持清华校务。1932年梅贻琦任清华校长,叶企孙任清华大学研究所主席,并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会长。1934年辞去物理系主任,推荐吴有训担任。

1935年清华大学为应对日寇入侵华北,组成长沙分校筹建委员会,由叶企孙主持。在此期间,叶企孙曾起草电文,与梅贻琦、陶孟和、胡适、张奚若等联名,通电全国痛斥日寇策动汉奸搞“华北五省自治”,12月,他与清华大学进步教授一起公开支持“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南下请愿,保护进步学生免遭被捕迫害。这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会长。

1937年1月,他辞去清华理学院院长之职,推荐吴有训接任。

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长沙,8月,叶企孙抵天津,因病滞留天津,主持清华大学同学会天津临时办事处事务,负责清华同学南下和保管清华校产事务。

1938年10月,叶企孙先生从天津乘船经上海、香港至昆明,赴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1月,以“唐士”笔名在《今日评论》杂志上发表《河北省内的抗战概况》一文,动员科技人员赴冀中支持抗日一线。同时,他还担任了清华特种研究会主席。

1941年9月,叶企孙赴重庆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43年8月,他坚决辞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职务,返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出任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8月,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常委梅贻琦、傅斯年离校,叶企孙暂时代理常委,主持西南联大校务。

12月,昆明发生“一二·一”惨案,叶企孙立即组织法律委员会,处理与惨案有关控诉事件,要求严惩凶手,允许学生抬棺游行,出席四烈士入殓仪式,并任主祭。

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叶企孙负责清华大学仪器图书迁运,11月抵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长。

1948年3月,叶企孙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2月,拒绝南京政权要他南下的邀请,留在北平迎接解放。

参加新中国建设

1949年春北平解放,5月,叶企孙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后改称主任委员),9月,作为教育界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0年5月,出席全国高等教育会议,8月,出席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科联”)全国委员会常委兼计划委员会主任。1952年10月在院系调整中调至北京大学任教,担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大学学报》编委。1954年任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任北大物理系金属物理及磁学教研室主任,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常务委员。

1956年参加我国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工作,主持编写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基础科学物理部分中磁学分支学科规划和自然学史部分规划。

1959年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年4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7年6月被北大红卫兵揪斗、关押、抄家、停发工资、劳改。1968年4月被逮捕关押。1969年11月释放,仍在北大被隔离审查。

1972年5月,北大对他做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1975年被解除隔离。1976年春节,吴有训、钱临照、王竹溪、钱伟长等到他家贺年问候。1977年1月13日因病情急剧恶化去世,终年79岁。

逝世消息不见报端。

受到熊大缜案牵连

叶企孙先生在“文革”中的不幸,全部源于受到熊大缜案的牵连。

那么,叶企孙先生和熊大缜一案的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熊大缜是江西南昌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32年秋入物理系,开始听叶企孙先生的课。1935年从物理系毕业,留校当助教,住叶企孙先生家中,师生情谊甚笃。1938年,师生二人在爱国主义热忱驱使下,同时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长沙。8月14日,叶企孙和熊大缜南下,因战争爆发,天津南下的铁路中断,只得滞留天津。当时叶企孙得了伤寒等病,住院治疗,梅贻琦校长来信,商请叶企孙负责清华同学会天津办事处事务,叶欣然允诺,由熊大缜协助开展工作。

1938年初,熊大缜经同宿舍同学孙鲁介绍,进入冀中根据地参加抗日,不久升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长。4月,叶企孙也投身秘密抗日活动,组织和派遣以清华师生为主的知识分子去冀中制造和运送军工器材,解决技术难题,筹款购买军用物资等,参加者有:阎裕昌、汪德熙、林风、葛庭燧、胡大佛、李广信、钱伟长、张瑞清等。

在这个案件中还涉及两个人,一个叫张珍,一个叫孙鲁。

张珍原是以辅仁大学教师身份进行地下党活动的中共党员,此时他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家乡冀中抗日根据地工作,因为抗日前线需要医药、通讯设备和武器弹药,冀中军区党组织要求张珍从城市动员一批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到根据地来参加抗日战争。

张珍回到北平后,找到孙鲁。孙鲁原在辅仁大学学习,后转学到清华大学,和熊大缜同住一个宿舍,比熊低一年级,两人很熟。

孙鲁第一个找的人就是熊大缜,他向熊大缜介绍冀中根据地的情况,并说有人护送去冀中根据地,问他愿意不愿意去。熊大缜没有马上决定,可能是想和叶先生商量一下。过了几天,他做出了去的决定。其实,叶先生当时是不赞成他去冀中的:“1938年春节后的一天,熊忽然告吾,他已决定要到冀中去帮助那里的人民武装抗日,那里需要科技人员帮助……吾是不赞成他去的,但事关抗日,吾无法竭力劝阻,也没有什么理由阻止他。”叶企孙曾这样回忆。

1938年初,熊大缜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他到达根据地后改名熊大正,先是在军区修械所当技术员,不久又调任印刷所所长。他过人的才干和胆识,深得冀中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人吕正操将军赏识,三个月后,被任命为供给部部长,全面负责整个根据地的物资工作。

在叶企孙先生的帮助下,熊大缜的麾下很快就聚集起一百多名平津大学生和其他青年知识分子,各项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吕正操将军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熊(大缜)任职后通过关系和各种渠道,购买了几十部电台的原材料,装备了部队。为解决部队黑火药威力小的问题,他动员了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和爱国知识青年到冀中军区参加各方面的工作,还成立了技术研究社研制烈性炸药,炸毁日寇火车。同时他还为部队购买了不少医药和医疗器械。熊大正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企孙在天津的活动受到日本人的注意。10月5日叶企孙迫于形势离开天津,乘船取道香港去昆明,途经香港时,又通过蔡元培、宋庆龄等筹款支援冀中抗日根据地,到达昆明后,继续在西南联大执教。

1939年春天,国共关系急剧恶化,各个根据地都成立了锄奸部,发起了一个旨在清除汉奸特务的锄奸运动。冀中军区锄奸部怀疑军区内部有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供给部是它的大本营,供给部的技术研究社则是它的活动中心,熊大缜即是特务组织的首要分子。锄奸部抓捕了熊大缜等技研社全部技术员。接着又把供给部、炸药厂、印刷所、卫生部、医院、电台、银行、学校、报社、商店等单位从平津来的所有知识分子全部抓了起来。其中还包括刘云、陈影、黄秀等女大学生,总共一百多人,搞成了一起轰动天下的大特务汉奸案。张珍是“引狼入室”的罪魁,当然也在劫难逃,受审次数最多的还是熊大缜。

1939年夏秋之交,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了更为疯狂的大扫荡。7月下旬的一天,在转移的途中,锄奸部一名战士半路上与熊大缜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擅自决定要将熊大缜处死。面对死亡,面对这天大的奇冤和屈辱,年仅26岁的熊大缜都想到了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推测,但当枪口指向自己时,他却像在运动场上一样叫了“暂停”。作为供给部部长,作为技研社和兵工厂的创业人,他深知每一颗子弹的来之不易。他诚恳地建议省下一粒子弹去打日本鬼子,自己则宁愿被石头砸死。

于是,本来可以跟他的同学们、跟两弹一星的功臣们一同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勋章、鲜花、掌声和被国人永远景仰的巨星,就这样过早地陨落,年仅26岁。

“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为了批判吕正操将军,又旧案重提,到处串联,大搞株连,批斗、抓捕、关押了包括叶企孙等在内的当年的所有涉案人员。叶先生以古稀之年而蒙受牢狱之灾。

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大部分的冤假错案都先后得到了纠正,而已经含冤而死的叶企孙先生却迟迟得不到平反昭雪,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症结就是牵涉到熊大缜案。

据说,在熊案里曾记载,叶企孙介绍熊大缜参加了CC特务组织。叶先生为人一生只钻研学术,从来不过问政治,未参加过任何政治组织。一个根本不是CC特务组织的人,怎么可能介绍另一个人参加内部组织系统极其严密的特务组织呢?

熊大缜的亲人、师友、同学、海内外许多清华人一直在为真相奔走,尤其是钱伟长先生,更为之多次吁请,吕正操将军以八旬高龄,犹且念念不忘,撰文致信中共河北省委,说明当时情况,提出要为熊大缜平反昭雪。

1986年10月,河北省委根据调查取证的大量事实,作出了《关于熊大缜特务问题的平反决定》。此时距熊大缜遇害已近半个世纪。

叶企孙先生终身未婚,无儿无女,无党无派,孑然一身。他的侄孙叶润田是我的朋友,曾多次告诉我,叔公解除隔离后,身患多种疾病,生活极其悲惨,又有幻听症,经常在外游荡,只有一名清华老工友照顾他。1974年夏季,郭会邦(清华大学1932年毕业,后任东南大学教授)去北大看望叶企孙先生,曾写文章说:“在北大住所见叶先生独卧床上,面容憔悴,衣履陈旧,室内空荡……尚能吃力起床,移步很艰难,摇摇摆摆,穿着老棉鞋,两腿不能支撑,讲话语音迟钝……”

在中共河北省委作出《关于熊大缜问题的平反决定》中称“叶企孙是无党派人士,爱国的进步学者……”1987年,叶企孙的平反文件正式公布。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

199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纪念叶企孙先生》一文中,这样评价他的一生:叶企孙先生“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两弹一星”方面的贡献

叶企孙在“两弹一星”方面也对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研制“两弹一星”的功臣,23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熟悉这些科学家经历的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人,因为这23位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叶企孙。

叶企孙在物理学上的重要研究成果有两个:一是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得出当时用X射线测定h值的最高的精确度;二是开创性地研究了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性金属的磁导率的影响,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物质铁磁性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界的重视。他对中国物理学研究、理科研究、教育事业乃至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

199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在清华设立“叶企孙奖”。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提议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叶企孙铜像落成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铜像安放在清华大学新区第三教室楼。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5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叶企孙物理学奖授予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2010年12月7日,纪念叶企孙的同名话剧《叶企孙》在清华大学首演。

今天,在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刻,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像叶企孙、熊大缜这样一些为抗战胜利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缅怀他们为祖国为人民所经受的艰辛曲折和付出的生命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