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逸飞

武汉大学科幻协会2021-2022年会长

2020级弘毅学堂历史学本科生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逸飞您好,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科幻吸引您的点是什么?

龙逸飞我在小学的时候开始看《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的动画剧集,当时是为了学英语,但同时也在我心中种下了科幻的种子。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动画里面各种炫酷的装备和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开始接触其他的科幻作品,并不限于影视,比如《星际迷航》、《海伯利安》、《银河帝国》等等经典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后,我开始接触刘慈欣的作品,在之前我还没有阅读过国内作家创作的科幻作品,刘慈欣的作品让我感觉非常亲切,让我了解到科幻并不一定都是太空歌剧,也可以非常贴近现实。刘慈欣用通俗朴素的文笔却能够展现出壮丽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吸引我把刘慈欣的作品读了个遍。在高中,我并没有很多时间来阅读长篇的科幻作品,而是开始订阅《科幻世界》的译文版,阅读科幻小说成为了我逃离学习压力的一种放松手段。在当时,我订阅的杂志在同学之间传看,形成了讨论科幻小说的氛围。再到大学后,我接触的科幻作品就更加多元化了,从科幻小说、电影到游戏、动漫,科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对我来说,科幻最吸引我的已经不止是“科幻感”带来的视觉冲击或者科幻小说的故事本身,而是包含了我个人对于社会的思考。我是主修世界史的,学习历史的人很难不去幻想一个虚构的世界(毕竟历史本身就包含有很多的虚构成分),在我欣赏科幻作品也会倾向于那些对世界观描述非常完备且精巧的作品。描绘社会背景是写小说的时候难以逃避的,思考作者如何去描绘一个未知的世界对我来是很有趣的思想实验。

高校科幻:您是从怎么接触到科幻社团的?为什么加入社团?在社团里您收获了什么?

龙逸飞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一定要加入一个社团改变自己社恐的情况,就选择了一个跟自己爱好相关的社团。当时武大科幻协会里有一个学长(目前在武大网安读研,我们称他dd)特别热心地在新生群里招人,在“百团大战”之前就加入了武大科幻协会。在加入科幻协会之后,我觉得只当社员不太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于是报名加入了工作组。当时dd负责活动部,也是我加入的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协会的各种活动干活。

在科幻协会的收获首先是对我个人能力的锻炼吧。从活动部到会长的工作中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有一些技能,比如做海报,做公众号之类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群爱好科幻的朋友们,不管是武大科幻协会的,还是其他科幻协会的,如果没有社团这个纽带是接触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科幻:您都参加获策划过哪些科幻活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

龙逸飞从幻协周常的电影放映活动到集体观影、参与策划征文、播客,策划过的活动不算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播客活动,我非常喜欢这种大家聚在一起很轻松的聊天的氛围,而且又不至于太发散跑题太远也不至于太严肃搞得没人说话。和文学院一起策划的征文也让我记忆犹新,把我和两个副教授放一起当现场评委让我当时压力山大,虽然有些尴尬但也是对我的一个锻炼。还有和图书馆合办的舞台剧也是我本人的黑历史之一。当然,还有星火杯,是我参与过的组织的最好,规模最大的征文比赛,我还记得临近截稿时候海量的投稿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韩松老师回武大的活动,会场唯一一个提问机会给我逮到了,非常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科幻:在科幻之外,社团是否也在进行其他主题的社团活动?

龙逸飞有,之前有一位社员想要开技术分享会,我们以社团的名义借了一间教室,邀请了几位华科的同学来武大。

高校科幻:一个组织或赛事要壮大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这样一段经历是很难得的。社长任期过去,有什么感悟或收获可以分享一下吗?

龙逸飞在我的任期的时候可能还不太清楚,但是在之后我逐渐的感到一个核心团体在社团管理中的重要性。干部并不是说担任了职务就会什么事都做,普通成员也不是说加入了社团就会参加活动,如果每一任会长都从零开始不断地试错,那么留给每一任会长的机会也会被白白浪费很多。一个核心团体可以让社团的传统保留下来,也可以维持社团的活跃度,但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小团体的排他性也会让吸纳新人变得困难。对于没有管理经验的人来说,一上来就管理成百人的社团是很困难的,但如果管理社团的是一个很紧密的团体,那么对于会长来说会容易许多,在招新之后(活跃度最高的时候)也可以减少办活动时的生涩感。

高校科幻:您觉得目前高校科幻学生社团普遍存在哪些问题?一个好的科幻社团应该具备什么特征,请展开分享一下。

龙逸飞目前高校科幻学生社团可能普遍的存在专业性的问题,一方面是很现实的,会长和干部没有经验或是没有时间进行管理,或者策划活动方,另一方面也很现实,就是“为什么要专业”。高校科幻学生社团大部分是兴趣类社团,并不像一些社团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从而必须要有正经的管理),本身就是比较松散的,从会长到干部再到成员都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当然,“大家开心就好”也好,大家一起摆烂能让社团一直存在也好,但是一旦想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就很难有所作为了。而且一个社团想要维持活跃,不是摆烂就能摆出来的。

在我眼里,高校科幻社团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激发大家的创造力,鼓励创作,无论是书评,还是小说,或是同人二创,鼓励大家把点子写出来,互相交流,就能够形成良好的氛围。鼓励创作的氛围——这是我认为的一个好的科幻社团应该具有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科幻:社团、兴趣和课业之间的冲突很常见,您是怎么处理这类矛盾的呢?有什么建议或感悟送给后辈吗?

龙逸飞我所在的专业并没有那么卷,这三者之间的冲突可能没有那么的激烈,但是如果这种冲突确实存在,那么可能需要想好自己想要从三者中获得什么,以及自己能够为这三者付出多少努力。 兴趣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但是社团和课业都不是靠兴趣就能够成功的,还是需要踏实的努力。 这一点我自己也无法完全做到,也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 就算不能成为时间规划大师,也至少避免成为 ddl 战士。

高校科幻:现在来看,科幻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龙逸飞科幻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作为科幻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是当自己的科幻文化创作者。科幻不仅是提供娱乐的方式,它也是一种创作的路径,能够鼓励我们去思考未知并提供解释,描述幻想并让它枝繁叶茂。就我的专业而言,历史和科幻其实可以非常好的结合起来,它们都非常需要“可信度”,前者靠史料而后者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沿成果,往往就能成为科幻创作的点子。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科幻可以说是我精神的试验田。

高校科幻:您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科幻作品,可以给大家安利一下吗?

龙逸飞《未来学大会》、《路边野餐》和《无敌号》是我最近看完的三本科幻小说,如果大家看腻了太空歌剧之类的宏大故事可以试试这几篇中短篇作品。我不想剧透,我就提一下我阅读的体验吧。读《未来学大会》的时候,明明直到剧情可能的走向了但仍然看得很有趣;读《路边野餐》的时候,主角的形象非常生动的出现在了脑海中,剧情出乎意料,并且让人深思;读《无敌号》的时候,明明没有着重写,但是从文字中透露着强烈的情绪。如果看完这些之后觉得自己精神状态还非常良好的话,可以试试韩松的《医院》三部曲。

高校科幻:您对中国科幻的发展和未来报以什么样的态度,是否可以展开分享一下。

龙逸飞我觉得中国科幻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觉得中国科幻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是有些操之过急,比如商业化这方面。虽然科幻在中国已经不是初来乍到了,但是它仍然是比较小众的一种文化,不能急于将它扁平地,刻板印象式地推广开,而是让文化自然地沉淀,吸引更多的爱好者。虽然我也知道,活跃的科幻产业能够刺激更多的创作,但是作为爱好者,我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心态希望看到更加高质量的科幻作品的出现。商业化的盲目性有让科幻文化失去自己的品格的风险,而如果一个庞大的科幻爱好者群体能够形成,那就能形成中国科幻自己的特色。

高校科幻:武汉大学科幻协会作为“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联合征文大赛的联合主办方,您在担任“星火杯”相关负责人有什么感想和收获?以及对星火杯的发展有何建议?

龙逸飞“星火杯”是我参与的规模最大,也是最为专业的征文活动,对我也是极大的锻炼。虽然任务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落实下去却是一项考验。从我参与的两次来看,“星火杯”也在不断的成长,积极吸取上次的不足,在优势领域发挥更好。其实对我来说,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能够自己投稿“星火杯“,看到投稿的作品总是感觉手痒痒的,可惜自己的作品一直无法成形。

我心里非常想让“星火杯”一直办下去,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希望能够加强一下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可以让大家熟络起来。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龙逸飞希望各位高校幻协的同学们能够坚持住,多整活;也希望所有科幻爱好者们能大胆创作,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交流。

采访 | 赵文杰

文字编辑 | 李子夜

排版 | 王俞萱

审核 | 王俞萱

往期社长专访

点击社团即可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科幻社团应该是全体爱好者能够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协会维护一个科幻交流平台,于我是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过去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幻对我来说是一种浪漫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