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学者、书法家高金平先生以百米长卷形式反映千年文字和书体成就的大作4月18日亮相于上海新桥镇读书节活动现场。

高金平先生用半个月时间完成的百米书法长卷,缩影式地呈现了中国长达三千多年的文字演变,一展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汉隶、唐楷以及行书、草书的风貌,对于中国书法艺术不同的风格流派、书法载体、作品款式等,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米长卷展示现场

高金平先生是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甲骨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通过半个世纪的研习和实践,高金平先生不但熟练地驾驭了书法史上各种字体的技巧,也萌发了集其精华,一展中国书法文化魅力的心愿。

因此当新桥镇方面与他联系,希望以书法长卷支持读书节活动时,高金平先生一口答应,并用半个月时间独立完成了反映几千年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以及汉字演变史的百米长卷。

高金平先生谈到对中国汉字文化演变的研习心得时说,从甲骨文开始,中国的文字有着3600多年历史,其字形字体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当字形演变时,字体也随之变化,两者相辅相成,彰显了汉字内涵的丰富多彩。而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都是顺应这种变化,创作出各具特色的字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米长卷展示现场

在这件百米长卷上,甲骨文结构对称,布局灵活,图画性强,笔画多样;金文粗壮丰满,笔势圆转;石鼓文笔画精细匀称、圆润雄健;中山王铭文排列整齐,线条劲健,肃穆绮丽;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草书跌宕纵逸,变化无穷;行书灵活自由,布局自然;楷书规范工整,结构严谨,规范对称,长期为官方行文所用。

这些不同字体在不同时期都有其出色的代表人物,如小篆的李斯、李阳冰,隶书的程邈、钟繇,行书的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黄庭坚、苏轼、赵孟頫,草书的张旭、孙过庭、怀素,楷书的欧颜柳赵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米长卷展示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金平先生(左)在读书节活动现场

中国书法艺术在这些代表人物的引领下,样式不断丰富。如鸟虫书、悬针书、蚊脚书、九叠书等;书法艺术的载体也越来越多,如秦砖汉瓦、汉镜 、竹简、石鼓、鼎铭等;作品的款式也丰富多样,如条幅、中堂、斗方、匾额、条屏、手卷、对联、门对等。高金平的百米长卷对这些书法文化精华,都作了一定的表现。

高金平先生认为,百米书法长卷浓缩了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发展史,还可告诉大家一个常被误解的说法,即学书法只能专精一体。其实历史上优秀的书法家往往并非专精一体,而是众贯所有,只有在熟练各体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驾驭书法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