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6日,由延安市委网信办联合各市县网信办、融媒体中心、西部决策网主办的“追赶超越谱新篇 增光添彩向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首站走进安塞区,来自国际在线、群众新闻网、西部网、华商网、陕西网、三秦网、各界导报、西北信息报、新浪延安等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平台的骨干编辑记者,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以及省内正能量网络大V等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断探寻安塞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月的延安,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走进南沟村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集中连片种植的苹果树长势喜人,现代化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使得这片果园更富生机,这些苹果树也是当地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曾经的南沟村因自然条件恶劣,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严重,群众收入十分有限。“出行难、娶媳妇难、干事难”是村上的三件难事。为了破解难题,近年来,在全省“3+X”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布局下,南沟村按照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三变”改革、生态建设、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其中,苹果产业是南沟村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支柱。

目前,南沟村共有果园3160亩,挂果1620亩,依靠苹果认养模式,南沟的苹果远销国内外,2018年获得国家有机认证,并为村上提供284个就业岗位。2023年,南沟村苹果销售收入1620万元,纯收入108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小小的苹果不仅让南沟村实现了绿水青山,也成为了南沟群众的金山银山,小苹果成为了南沟村民的大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招安镇枣湾村,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西红柿、黄瓜等各类蔬果长势喜人,大棚种植户们也在为即将上市的果树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种了一棚西红柿和一棚黄瓜,最近陆续也就成熟了,黄瓜大概能产六万斤,西红柿大概能产一万多斤,按照市场现在的行情,两个棚下来能卖14万元左右。一年能种两茬效益非常可观”。大棚种植户吴浪臣高兴的说。

好的产业项目离不开好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枣湾村党支部申请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土地资源,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生产经营创收和申报公益性岗位实现收益。目前枣湾村已建成新型日光温室大棚65座,产值达到8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安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和办公楼拔地而起,园区内所有项目都在加紧施工,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和机械来回穿梭的身影。

按照“城市经济引领、新型工业强区、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安塞区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制造业“当家”、挺起产业“脊梁”,着力构建油气采掘装备、新能源装备、食品加工和新材料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从“一枝独秀”向“多极支撑”转变。开发区现已形成了西部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园、北部能源化工产业园、南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东部生物医药产业园及新型材料产业园、中部食品产业园五大板块,现有入园企业72家、投产企业56家,2023年规上工业完成产值51.27亿元,实现全口径产值53.81亿元。已成为安塞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安塞区文化艺术馆设,剪纸、民间绘画、手工艺品等林良满目、整齐陈列。粗矿豪迈的腰鼓表演和陕北民歌演唱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欣赏。工作人员介绍馆内设有历史沿革、民间剪纸艺术、民间绘画、安塞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和非遗保护等七个展区,陈列各类历史和民间艺术展品1000余幅(件),游客接待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有腰鼓、剪纸、民歌、民间绘画和曲艺“五张名片”的安塞区,一直着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安塞区文化艺术馆是重要的文化阵地,也已然成为游客来安塞必打卡地。

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工业强、文化深的宏伟蓝图已在腰鼓之乡徐徐展开。安塞区将会在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突破起势和延安市委“12345”年度工作安排下,砥砺奋进新征程,担当实干谱新篇

往期荐读

责 编 | 吉 洁 编 辑 | 马雷雷 来 源:根据安塞宣传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