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当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启航,明月之下,相思之情油然而生,耳畔思乡之情在低语,故乡难以割舍,是今生永恒羁绊。

读杜甫,则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引,明媚的颜色,描绘明媚的春景,心情也随之明媚起来。忧时伤乱是沉重的灰色,更多生机勃勃的喜悦之色。

而读王维,应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开始。诗小景幽,有娟秀之美,既有娟秀之美,又有淡雅简丽之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贤相张九龄罢职,“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取而代之,执掌朝纲。王维早已心灰意冷,选择了远离纷争。

他购得前朝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别业,经过一番精心修整与改造后,更名为辋川别业。

在此,王维过上了远离职场纷扰,亲近自然的恬淡生活,他吃斋念佛,写诗弹琴,享受那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竹里馆是王维辋川别业二十景观之一,因为房屋被竹林环抱而得名。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竹子是清隽挺拔的,那是洁身自好君子的象征。

竹里馆,辋川别业二十景观中的一处,因四周被茂密的竹林环绕而得名。

幽篁,幽深的竹林。竹子清隽挺拔,象征君子洁身自好,坚守正道、不受世俗污染。

在这里,王维与竹为伴,以诗为魂。

大片竹林浓密幽深,一个人“独坐”,清幽是清幽,但未免冷清和寂寞。

一个人坐在那,总得找点事干吧?

竹林深幽,暗淡无光,读书是不可能了。

那王维,究竟在做什么?感受又怎样?不不禁让人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就有了第二句诗。

听,琴声悠扬,高低起伏,时而如泉水奔腾,时而似溪流平缓,演奏至高潮时,更是情不自禁放声高唱。

原本寂静的竹林,因为这琴声与歌声瞬间有了勃勃生气,但绝非嘈杂喧闹。

风轻吹竹林,竹林沙沙,与琴声相互辉映,歌声则宽广明亮,穿透竹林,回荡在山谷之间。

这有声与无声的交织,正如那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而更加凸显了竹林的幽静深邃。

时间流逝,静谧无声,夜幕悄然降临,竹林被暮色笼罩,显得愈发幽深。

试想,一个人独自静坐于此,是否有些许的寂寥与惊惧?

然而,王维以妙笔点缀,添上一轮“明月”。

明月最是温情,最是无私,李白独醉,它来作陪“酒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影同饮,与月同醉。

王维独坐,它撒下清晖。

月光透过层层竹叶,洒下斑驳光影,为这幽暗的环境带来一线明亮,也为驱散心头一丝阴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琴时,虽无知音欣赏;长啸时,亦无人应和。

但是,这轮明月便是朋友,是知音。

他人的不解与忽视,我毫不在意,“月相照”是我心最大的慰藉。

明月知我心。即便身居深林,远离尘嚣,我也从未感到孤独。

因为有那皎洁的明月,时时照耀着我,时时陪伴着我。

全诗二十字,言简而意深。写人仅三个词——独坐、抚琴、长啸;写景亦三个词语——幽簧、深林、明月。

乍看之下,平淡无奇,实则深藏韵味。然而细品全诗,境界顿显,妙谛自成。

自然之美,无需华饰,平淡之中,自见高格。

后人赞曰:清景与诗人之心境交相辉映,虽为写景,实乃窥见诗人之清幽恬淡。

想那皎月映林,空明澄净;独坐之人,抚琴长啸,超然物外,自得其乐。景与情浑然一体,物我两忘,尘虑皆空,真乃诗之极品也。

《竹里馆》篇幅很短,仅有二十字,却声色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间,对立统一,相得益彰。

不仅完美诠释了王维的生活态度,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清新脱俗、远离尘嚣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正是在这片山水田园之间,王维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修炼成了后世传颂的“诗佛”。

他的诗作,一如他的人生,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王维对人生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