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读书、不学习的人,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文|孙欣

编辑|姚赟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4月23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在善品堂国学院隆重举行。我国著名经营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现身读书会,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副总编辑何伊凡展开一场关于阅读与实践的深入对话。

宋志平畅谈了为何企业家需要读书,以及读书如何助力企业家在新经济时代中取得成功。他用自己的成长历程,从高分子化学专业到工厂工作,再到销售员、技术员、车间主任,直至厂长,每一个角色的转变都伴随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书籍的研读。

宋志平说,他其实写书是那种先做、后讲、再写,不是为写书而写书,而是确实觉得有了些心得体会再写出来,这样写书就不难。宋志平还透露,自己写书并没有什么功利心,他做了四十多年企业已不再需要证明自己,他写书的唯一目的是想把自己过去的经验拟或教训传递给年轻一代,让他们知道老一辈曾走过的路和踩过的坑,为他们前行插上路标和指示牌。

宋志平精彩观点如下:

1.在今天,套利机会消失了,不读书、不学习的人,就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2.在“六大领导力”里,我将学习的力放在第一位,你的学习力如何,是领导力基础,当然学习里边很重要的是读书。

3.我无论到哪儿去,书包里都全是书,所以我的书包很重,你知道关公的大刀有多重吗?那是我的“大刀”。

4.阅读既要急用先学,活学活用,也要与时俱进,与实践结合,更重要的是要提炼出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和书本不一样的东西。

5.“读书读明白了”,就是从知识层面到智慧层面,读书不但要读出知识,还要读出智慧来,知识在变化,而智慧很丰富,可以应对变化。

6.写书时我会认认真真地精确到每一个字和每一个标点符号,会去一点点思考这是不是我的真实想法,然后把它们如实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何伊凡我们先从一个根本性问题开始。请问宋总为什么企业家要读书?我们也知道有很多企业家其实不怎么读书,可公司做得也很好,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宋志平:伊凡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经常问的问题:企业家为什么要读书?企业家不读书可以不可以?为什么有的企业家没读书做得也很好?

企业家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企业家面对着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我觉得企业家学习读书是一个大前提。过去可能有时候企业家有“胆商”就行,我胆子大,圈了块地,抓住机会一下子赚了好多钱,大家觉得这是运气,只要凭着胆量加运气就可以。但大家知道,今天其实是高科技与新经济的时代,读书少,还说我要变个企业家,我要发大财,真的很难。即使你胆子很大,没有知识也不行,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家来讲,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也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当然不是读书的人都能成为企业家,又读书又有企业家的特质,我觉得他才能够成为企业家。在今天,我认为不读书、不学习的人,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读书是在学习别人的实践。咱们自己的实践,是靠自己一步步蹚出来的,但要知道读书是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的实践也很重要,可以使你减少走弯路,减少踩坑。

大学毕业时,我是学高分子化学的,结果后来分到工厂,做过销售员、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到厂长。一路走过来,我也是读着书过来的。比如说做销售的时候,我也不懂市场。当时书包里有很多关于销售员、市场分析等这方面的书,所以那个时候我的销售业绩还是很好的。后来我做了7年销售副厂长,又做了厂长,管理好几千人的北新建材。这时只读销售就不行了,我就开始读企业管理方面的书,我觉得那些书对我影响很大。

最早读谁的书?读艾柯卡(备注:李·艾柯卡,汽车业的传奇,曾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后又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的书,那本书的名字叫《反败为胜》,也叫《艾柯卡自传》,当时这些书最早在80年代是影印的,我读那本书读得热血沸腾的。当时艾柯卡来中国给我们中国企业家做了一场演讲,我是他的粉丝,去听完找他要了一张他签名的照片,后来压在我的办公室的玻璃板底下。

我为什么跟大家讲到这个?我那个时候很年轻,做企业很受他影响,做企业家应该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个非常之重要。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如果我不读书,我既做不好销售工作,也做不好厂长的工作,当然更做不好两个央企的工作(备注:宋志平曾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所以我觉得读书对我来讲非常之重要。在“六大领导力”里边,我是把学习力放在第一。大家有时候说:“宋总没想到你把学习力放在了第一。”我觉得今天做企业,尤其做企业领导人,你的学习力如何,可能是领导力的一个基础,当然学习里边很重要的是读书。

我记得那时候让我做两个央企董事长,我问当时国资委的领导,药材和建材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让我做两个董事长?领导说:”因为你的学习能力极强“,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但确实我到了国药以后,第一个节假日就用了7天时间读了8本书,系统地理解了医药这个行业后,就在我脑子里建立了一个框架,后来又去做了一些调研。在国药做董事长5年的时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是外行,因为我读了很多相关的书。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讲,我觉得读书成就了我。所以我也经常给大家讲,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年轻人问:“宋总,那就不干别的了?”我说:“你还想干点什么?读书就够了。”我记得韩国现代董事长他写过一本书,他说韩国现代每年招的那些学生都是很优秀的。但3年之后,有的就变得特别优秀,有的就平庸下来。他们后来就做了一个调查,到底这些人是怎么分化的,他们发现所有变得优秀的,都是将工作之外的时间用来学习、读书的。所以读不读书,会是一个人是优秀和平庸的分水岭。

所以我想通过这些例子给大家说,读书、学习对做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有人说,企业家其实不用读书,后边摆个书架装装样子。确实有装样子的,你不能说没有。但是如果书包里老装着书,就不是装样子的。我有个书包,我的书包真的是装书。我记得有一次到饭馆,服务员给我一提:“宋总,你这书包这么重?”我说里边全是书。你知道关公的大刀有多重吗?那是我的“大刀”。我到哪儿去,书包里都是书,无论在飞机上、火车上,我一定都在看书。我是觉得书成就了我和我的事业,从我个人的体会和我看到这些东西,我也想给年轻的一代说,大家真的要抽时间多读点书。

何伊凡:沿着您刚刚谈到的这个问题,对企业家、创业者来说,怎么样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刚刚您把书比成了关公的大刀,但是很多人这把“大刀”只能摆到兵器架子上,不能上战场?

宋志平:这个问题也特别好。读书怎么能够学以致用,我觉得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读书要活学活用。像我是在做什么之前,先寻找这方面的书。我是想知道,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前边有哪些实践,我就大量地去看这些书。看了书之后,我在工作里边慢慢地去体会这些东西,把它一点点地用。用的过程中,如果我觉得有不一样的东西,并不完全是书上那样的,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得体会。实践又出了真知,和书上不同,这就很重要。现实情况一直发生变化,我们读的书都是对以前的总结和概括。尽管我们读了书以后,我们熟悉了这些东西,但是遇到的东西往往又是新东西,不可能从书本上找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第二,我们还要在实践中自己再去摸索创造,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有的人为什么是本本主义、书呆子,因为他是死读书,他认为以后的事情也都像以前一样,实际上一切都在变化。所以我就觉得在读书里边,既要急用先学,活学活用,也要与时俱进,与实践结合起来读,更要提炼出自己的东西,和书本上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也很重要。提炼出自己的东西来以后,还可以把它写成书。你写的书,可能有前面的继承,有后边的发展,而后面的发展是你本人做的。像我教MBA、EMBA和DBA工商管理课程时,有的老师是教理论的,我是教大家实践的,两个互相补充起来,就是你讲的知行合一。

知和行一定要合一。不管你读了多少书,有多少知识,关键是最后你做得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效果。如果你把它做好了,说明这个书没白读。如果你做不好,说明读了半天也白读,是死读书,没有读到书的真正精华。

我们有两种知识,一种是在书本里获得知识,这个很重要。比如我们今天说,要学习ChatGPT这样的AI大模型,这些新东西要先从书本里面学。另外一种是智慧,智慧很重要。在读书时,你会和有智慧的人进行交流,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你能获取他们的智慧。智慧这个东西挺重要,将其应用好了,这就是我说的“读书读明白了”,从知识层面了解智慧,而不只是简单记住了那点知识。知识在变化,但智慧是很丰富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读书,真的要读出智慧来。

何伊凡:您跟很多爱读书的企业家有个不太一样的地方,不但读书,自己还写书。可能您写的书已超过了很多企业家朋友两三年要读的书的数量,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书的?为什么会有写书这个念头?又怎么样保证高效地产出,而且每一本书写的内容还不一样?

宋志平:这也是大家总问我的问题。我写书首先源于我读书,我喜欢读书。读多了以后,就想写书。我这个人没什么其他爱好,以前我说过,平生无过人之处,只好读书。我也不吸烟,也不喝酒,也不打球,也不打牌,那一天到晚干吗?读书。每天晚上差不多读2小时的书。

我怎么想起写书了?书读多了。到2010年的时候,当时我遇到了我的老领导陈清泰主任,他自己也写书。他跟我说过一段话:“志平,你是能够动手写东西的人,咱们中国的企业家要写点书,不能都从零开始。”他这句话给了我挺大鼓励。我记得当时写的第一本书叫《包容的力量》。为什么写这本书?我当时正要搞重组,要把这么多企业弄到一块儿,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具备不具备包容性,你到底能不能包容大家,包容实际上是包容不同,而不是包容相同。

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写书了。大家都觉得写了23本书一定很累、很苦,我不是这样。比如我写的有一本书我觉得挺好的,叫《经营方略》。《经营方略》是怎么写的?把我这么多年来1000万字的讲话记录,从里面淘出来了35万字,原汁原味地给放在了书上,一共290个小段。它的优点是真实,到现在很多人还在看那本书。还有人说,“宋总,我的工作总结写不下去了,我就翻翻你那本书,里边一定有相应的东西。”

后来政法大学商学院的管理系主任王玲,带着几个EMBA的学生,他们每个礼拜来找我问问题,我进行回答,大家听到的也都是是实事求是的东西。我本身是个做企业的人,所以不会讲浮华的、空头的东西。这本书叫《问道管理》,大家可以看看。虽然不是有章有节、规规整整,但我敢说,这本书里面的观点、内容特别适合今天我们的企业家读,你必然会在里边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实我写书是那种先做、后讲、再写,不是为写书而写书,而是确实觉得有了些心得体会再写出来,这样写书就不难。我做了四十多年企业已不再需要证明自己,我写书的唯一目的是想把自己过去的经验拟或教训传递给年轻一代,让他们知道我们曾走过的路和踩过的坑,为他们前行插上路标和指示牌。

何伊凡:您写完《稳健经营》这本书之后,下一本书的主题是什么?我刚刚听您说已经有一个准备了,接下来您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宋志平:提前剧透一下。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年为大家写2本书。现在我写书的灵感主要是我去企业比较多,我现在每年都去几十家企业,过去这几年我去了200多家上市公司,去了100多家非上市公司。因为过去40年做企业,我现在不做企业了,是看企业。在企业深入地调研,跟企业家们深入地交谈。今天咱们大家在一起,我觉得这些也特别有意义。我有好多的思考,就会把它给写了下来。

《稳健经营》比较好读,我还有一本重要的书——《有效的经营者》。过去的管理时代,德鲁克66年前写过一本书,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今天大家仍然喜欢。今天到了经营时代,对我们企业家来讲,大家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选择,包括创新的有效性、资源的整合和创造价值等。我把这些东西写了一本新的书,估计6月份或者7月份就会出版。

明年我计划给大家再写两本书,也是我现在正在讲课的书,一本是《十大战略》,还有一本《核心竞争力》。20世纪90年时,最早是迈克尔·波特(哈佛商学院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获得者,迈克尔·波特是该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教授)写的《竞争战略》,里边讲到了“三大通用战略”,后来发展成了核心竞争力。我准备给大家写一本到底我们中国的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另一本是《十大战略》。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我就开始写作,大概写2个小时左右。当然也有修改,比如我写这么一本《有效的经营者》,现在正修改第7稿。因为我认认真真地会精确到每一个字和每一个标点符号,会去一点点地思考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否正确,然后把它们都能够如实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有点难度,也需要用一些时间。

何伊凡:我们用一个轻松的小问题结尾,您这么高频率地写书、读书,怎么做到不近视眼的?

宋志平:我有点花眼,要看小字的时候,我得戴上老花镜。我演讲、发言、看稿的时候,看不太清楚,可又觉得戴上个眼镜,别人觉得怪怪的,但是我的背功可以,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地去念,更多是给大家讲,所以大家看不到我戴眼镜。

何伊凡:谢谢宋总,对中国企业家群体来说,需要像“稻盛和夫”这样的企业家,不但企业做得好,而且能够持续地输出自己的思想。宋总不是中国的“稻盛”,而是中国的宋志平。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