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勇的硬骨头吗?”

李隆基咆哮着问群臣。

不怪李隆基生气,仅仅十天,安禄山就乘坐着他的钢铁车辇,

带领着他的十五万铁骑,横扫河北千里大地。

各郡首领望风而降,河北几乎全境沦陷。

突然奏报传来,使者给李隆基递上来一个封起来的小蜡丸,打开蜡丸,里面是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平原郡太守颜真卿誓死捍卫大唐。”

李隆基惊叹道:

“朕连颜真卿的面都没见过,没想到他一个读书人竟能如此忠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颜真卿

安史之乱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的血腥:

安史之乱中一共死了3800万人,是二战时期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可二战时全球人口的总数是21亿;而安史之乱时全世界只有2.1亿人。

本文主角——“大唐孤勇者”颜真卿。

今天的故事,咱们从颜真卿的一篇手稿说起,这篇手稿是历史上排名第二的行书手稿,是一篇祭文,如果你知道这篇祭文背后的故事,你就会理解,这里面的每一处涂抹,代表着颜真卿怎样的悲愤情绪。

安禄山起兵后,面对安禄山的15万铁骑,过惯了太平日子的大唐将士们,纷纷望风投降。

而在河北,有一个人选择了和这些叛徒背道而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常山——颜杲卿。

颜杲清刚入仕的时候在安禄山手下做参军。后来被提拔做了常山太守

安禄山起兵后,还被授予了象征权利的三品紫袍。

这位耿直的山东汉子,面对直属领导安禄山的叛唐行为,坚定地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安禄山大发雷霆,说:“颜杲卿,我对你还不够好?你原本就是一个小小的护曹参军,我提拔你做了太守,你竟然背叛我?”

颜杲卿说:“那我倒要问问你,你安禄山原本就是一个放羊的羯奴,圣上开恩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对你还不够好吗?你竟然背叛大唐?我颜家世代唐臣,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亲手砍了你。”

安禄山被骂破防。

史料记载:

他命人把颜杲卿绑在中桥南头,从西数第二根柱子,然后一刀刀的割下颜杲卿的肉。

行刑过程中,颜杲卿对安禄山的骂声一刻没停。

安禄山最后下令,命人用钩子勾出了颜杲卿的舌头。

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哥哥。

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也被大卸八块,曝尸荒野。

颜真卿后来去寻侄子颜季明的尸首,只找到了头颅。

面对侄子的头颅,颜真卿悲愤难抑,写了这篇《祭侄文稿》

据资治通鉴记载:

“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

在当时望风而降的大环境下,“颜氏一门”成了当时河北唯一的孤勇者。

和哥哥不同,颜真卿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据《旧唐书》记载:

“少勤学业,有辞藻,尤工书。”——《旧唐书》

从小学习努力,诗写得好,拿手技能是书法。

长大后颜真卿通过科举入仕为官。

卧龙凤雏

公元753年,这一年对于颜真卿和大唐来说都非比寻常。

在这一年,把持大唐朝政近二十年只手遮天的奸相李林甫死了。

奸臣死了未必是好事。

有两个人从此展开了权力争夺赛,都想接替李林甫成为大唐的新权臣。

这两个人就是杨国忠安禄山

杨国忠是皇帝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的族亲,官拜宰相,百官之首。

安禄山是杨玉环的干儿子,三镇节度使,手握大唐重兵。

杨国忠说安禄山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安禄山说杨国忠把持朝政,误国误民。

面对这对“卧龙凤雏”的互黑,李隆基作何感想呢?

李隆基不信。

安禄山造反?不可能,安禄山是我的干儿子啊;

杨国忠误国?不可能,杨国忠是我的大舅哥啊。

不止不信,李隆基为了展示自己对安禄山的信任,还额外给安禄山升了官,兼任御马总监和全国牧马总管。

这下安禄山不止兵强,马还壮了。

李隆基又说: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夫复何忧!”

我老了,百官之事交给宰相杨国忠,我没什么可忧虑的。

杨国忠彻底飘了。

从此以天下为己任。

“既为相,以天下为已任。”——《资治通鉴》

天下大事,从此是他说了算了。

关中洪灾,老百姓吃不饱饭,官员上奏请求赈灾。

杨国忠却对李隆基说:

“什么洪灾,没事,好着呢,就是雨下得大了点。”

张口就来。

不止如此,朝中大臣不管你有没有才气,只要不听杨国忠的话,就会被放到外地去做官。

颜真卿就在这群不听话被外放的官员行列里。


面对杨、安两人的互黑,颜真卿选择都信。

他既信杨国忠误国;

也信安禄山会反。

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颜真卿,不屑于和杨国忠为伍,当朝中百官都忙着攀附杨国忠时,颜真卿成了政治派系中的“孤勇者”。

他被杨国忠的一纸调令,外放到平原郡做太守。

到了平原郡,颜真卿干了点啥?

他巡视平原郡的城墙说:

“这城墙这么矮,也不结实,万一发洪水可怎么办啊?”

于是发动军民修城墙。

没错,他坚信安禄山必反。

朝廷不管,那我管。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抵抗安禄山做准备。

而此时安禄山手握大唐三分之一兵马,一个小小的平原郡,挡得住吗?这不是螳臂当车吗?

可庄子曾说过:

“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螳臂当车,人若像小螳螂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忠勇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