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本名魁树,后改槐树、遐寿,字启孟、启明,号知堂,又取名作人,笔名有岂明、仲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5年1月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现代散文家、文学翻译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结婚。1911年5月回绍兴。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3月经鲁迅推荐到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大量白话散文,积极提倡新文学,抨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学,产生较大影响。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他没有同行,成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另外3位留守的教授是孟森、马裕藻、冯祖荀),受校长的委托看守校产。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靠日本,出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堕落成为汉奸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校长蒋梦麟后来在回忆录(《西潮》和《新潮》)里谈到:“抗战的时候,他留在北平,我曾示意他说,你不要走,于是,他果然没有走,后来因他在抗战时期曾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捉起来关在南京。我常派人去看他,并常送给他一些需用的东西和钱。记得有一次,他托朋友带了封信出来,说法庭要我的证据。他对法庭说,他留在北平并不是想做汉奸,是校长托他在那里照顾学校的。法庭问我有没有这件事,我曾回信证明确有其事。结果如何,因后来我离开南京时很仓促,没有想到他,所以我也没有去打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49年1月被保释出狱。

新中国成立后,周作人搬回北京八道湾的老房子,专心翻译和写作,以稿费维持生计。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于1967年5月7日病死。著有《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鲁迅的故乡》等,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散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