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以前,世界上存在两种天下体系,它们是制度性的建设,将自身与周边联系起来,并且维持稳定的和平。这两种体系在历史上都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当它们伴随着一个大国整体衰落之时,它们的结局又是迥异。第一个天下体系是英国人主导的英联邦殖民地体系,另一个是中国人搞的藩贡体朝贡贸易体系,两者虽然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维持本体系内的和平稳定,并且以贸易为核心,将各个地区联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部分:大英帝国以高调的方式崛起,最后以和平的方式稳定降落

英国人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当英国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算起,到大英帝国在二战中衰落,这中间大约有400年的时间,英国独占制海权。这期间虽然遭到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的挑战,但总体上还是那个日不落帝国,在英国人独占制海权的数百年间,英国人为世界贡献了很多创造性的制度。

英国因印度而崛起,为了维护在印度的利益,保证通往印度的道路,英国人又不得不攻占一个又一个沿线的殖民地。在新航路开辟之际,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印度,那就是英国人一直向南绕过好望角,穿越大半个印度洋,到达印度,在这条道路的沿海地区,英国人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殖民地,比如南非就是这种逻辑的产物。

当英国人发现埃及有通往地中海和红海的短距离路线时,这条路线可以缩短前往印度的时间,进而挖通苏伊士运河,控制这条路线周边地区,比如直布罗陀海峡,埃及,红海地区。大英帝国就是此逻辑的产物,最后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550万平方公里,由53个英联邦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二战结束,大英帝国也随之衰败,它像群星闪耀一般崛起,但在衰弱之际也尽量保持大英帝国的政治遗产,让其在曾经的殖民地保持影响力。在二战以后英国衰败已成定局,当时英国大部分精英已经认识到,再维持如此巨大的殖民地体系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比如印度问题,当时的状况是英国在印度获取的收益已经小于支出,并且印度民族觉醒,控制印度成本已经很高了。英国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积极支持印度独立,尽量保持在印度的影响力,使英国达到最大的利益。英国人的实际做法就是如此,蒙巴顿方案积极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使其达到最大收益,并且保留一定的影响力。比如现在的印巴冲突,以及中印藏南问题都是这种东西的产物。

英国人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其实英国人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时代,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英国人全球殖民地体系的治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北美洲战场,英国人花费了12万亿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钱,这只是战争的投入。而在北美殖民地,英国人一年的税收是11万英镑,这还没有算上派兵驻扎以及管理的费用12万英镑,所以说英国人在北美殖民地做的是赔本买卖

当美国人闹独立之时,英国人很平常地放弃掉了美国。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英国人就是按这种逻辑形式转而控制战略要地的点,而不是控制一大片殖民地,比如中国的香港,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实际上,如今大英帝国当年的殖民地体系依然以英联邦的方式继续存在着,这也确实让大英帝国的政治遗产保留下来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部分:藩贡体系的兴盛与衰亡

藩贡体制度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周交替之时,这项制度是周朝人发明的,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中,周人取得天下的主导权非常的巧合。

据当今历史学家的研究,当时商朝人大约是百万级的,而周人大约只有十多万。那周人是如何完成了反转?其实是周人抓住了商朝人攻打东夷的机会,联合其他邦国发动突袭,取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战

当时商朝的主力赶不回来,纣王临时拼凑的军队应战,但部分军队哗变导致战争失败,显然商朝的根基依然存在,但周人的力量依然弱小,这时候周人得面临如何统治的问题,其它的部族不一定臣服于周朝,这时候周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周人必须发明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依靠这套制度来吸引周边,而不是依靠武力,周人为其它的邦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有利共享的平台,其他邦国加入这个平台的好处大于不加入,这就是天下体系的开始。

周人将当时的天命观做了改变,由当时天命降到某个部族,转而降到某个人,这个人就是周王,为什么这个人是周王的?是因为周王有仁德,所以他才会被上天选中,接下来2000多年的历史中,都是这种规律,不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都是有德者而居之。

周人搞出了三项革命性的制度,分封制度,礼乐制度以及德治原则。在这个平台上基本能做到利益的普遍分享和公平分配。正是这种机制,天下体系这种漩涡卷入了不知多少民族,中国的领土不知翻了多少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西方人来到东方,对这套天下体系破坏很大,现在很多人提到朝贡贸易都认为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如果真是这种情况,朝贡体系会持续地维持2000多年吗?这里一定有它的合理之处,通过朝贡体系,中国可以维持对周边地区相对的稳定,这样做的成本是最低的,又可以通过贸易来获取十倍甚至上百倍朝贡回赠的收益,这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

随着西方人的介入以及清帝国的衰亡,藩属国问题如何办呢?这套天下体系随之崩溃,李鸿章曾说这是3000年未有之变局,3000年未有之强敌。当时的清政府自顾不暇,更顾不上外面的藩属国。他们没有能力再去管理藩属国问题,但是中国是这些藩属国的宗主国,即使中国不管这些藩属国问题,他们也会自己找上门来。

琉球问题就是如此,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要求所有的藩属废藩置县,但是琉球情况很特殊,它既是日本的藩属国,也是中国的藩属国,当时日本要求琉球成为一个县,琉球当然不愿意,他们就找到李鸿章来解决琉球问题,李鸿章不愿意和日本闹僵,就一直拖着这个问题,最后这个问题也是不了了之,处理得不好。

如果当时的大清已经知道藩属国是一个包袱。它可以学一学大英帝国衰败之际的做法,积极支持藩属国独立,并且保持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大清并没有这样做,接下来的中法越南战争,中日甲午海战都是藩属问题,随着大清的灭亡,中国持续2000多年的藩贡体也随之瓦解。现在中国周边的地缘环境特别差,和日本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等,可能都是当时没有处理好藩属国的问题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部分,中国还有机会重建天下体系吗?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其实根据赵汀阳先生的思想,中国现在的一带一路就有点像重新打造天下体系的意味。中国政府特意指出,一带一路是倡议,而不是战略,战略就有点阴谋的感觉,而倡议就是提出一个想法,大家一起发展,有钱一起赚,参不参加没关系,大家还是朋友,慢慢来,只要利益够丰厚,其它国家也会自愿加入。

中国政府打造这一平台,是不是有点像2000多年前的周朝人开创的天下体系?不依靠武力,不想着去控制别人,进而实现秩序扩展和平等合作,这其实是中国的一个机会,中国是否能抓住?但实现这一体系的前提是中国必须得复兴,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创造更多的机会。

根据自大航海以来600年的历史经验,大国崛起的规律是,先崛起的是几十万级人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接下来是百万级的人口的英国和荷兰,再接下来是千万级人口的法国和德国,再接下来是亿级人口的苏联和美国。如果这条规律还起作用的话,那最后应该是十亿级人口的印度和中国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制度和技术是可以学会的,而市场和规模是很难达到的,印度和中国的市场规模都非常地大。这就好比是一个大胖子和一个非常精干的瘦子进行搏斗,大胖子就可以用重量将这个瘦子给干趴下。但是谁也说不准,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并且中国和美国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非常大。在中国复兴的道路上,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中国和美国会不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谁也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两种天下体系的结局,对于中国藩贡体衰亡有不少的痛惜,而对于英国人的贸易殖民地体系,以豪横的崛起,又以华丽的衰败,不得不说,英国人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机会,再加上中国的复兴,会不会再次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天下体系呢?

文章思想来源于《天下的当代性》《天朝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