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慈父俞大光

俞启敏

家父俞大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九院原副院长,是造诣很高、颇有建树的科学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代核武器研制和推动武器电子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家父俞大光(前排左三)与“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于敏(前排左四)、王淦昌(前排左五)、朱光亚(前排左六)、陈能宽(前排左七)以及九院院长胡仁宇(前排右二)、副院长龙文光(前排右三)等院领导及工作人员在九院院部(现“两弹城”)合影。

历经五年多的疾病折磨,家父于2017年4月12日19时19分溘然长逝,享年97岁。4月16日上午的追思会庄严肃穆,李克强总理等多位国家领导人也送了花圈。应该说家父生前卓越、身后哀荣、寿近期颐、功德圆满。对于家父的辞世,我们固然异常悲痛,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骄傲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切看望大学时期的老师俞大光院士。

在家父生前,李长春同志曾到家探望,并为《俞大光传》一书撰写了序言。家父患病期间,九院及五所现领导曾数次到医院慰问看望;二九五联谊会的多位同仁更是关爱有加、鼎力相助。对此,我们全家铭记在心,深表谢意。

家父生命的最后五年是在病痛中度过的。病变过程的每一个重要节点,直至病危辞世,我都陪侍在侧。亲眼目睹了家父面对老病的态度:不暴躁、不怨尤、不消极,而是像一位用功的学生,努力认真地完成这人生的最后功课。在病情稍好时,他会哼唱京剧或打牌游戏,充分享受生活。在病情危重时,伴随着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谵语郑声等险象,他会呢喃自语“上课、上班”等字节。这流露出他的精神世界依然豪情不减、壮怀激烈。陆游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这种精神世界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1月,父母亲与本文作者兄妹三人合影。

家父辞世后的很长时间里,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病情病态仍然萦绕在我的脑际。在我的心目中,家父不仅是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更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慈父。这种人格魅力,就是家父的慧根慧神造就的慧风和畅。十余年前,应我家先生之请,家父欣然题辞:“涤除玄览、卓尔独化”。这是由老子的《道德经》及西晋学者郭象的名言联缀而成。它既是家父慧神的学养基础,更是对后人的殷切期待。

家父慧风和畅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为方正贤良、赤子童心、淡定宽容、勤俭慈爱等四大特征。

方正贤良是家父首要的优秀品质,也是其慧根所在。他一身正气,具备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的坚定操守,与种种低俗世态格格不入。他治学做事一丝不苟、极其认真。都说字如其人,家父的手书隽秀工整,像极鲁迅先生的文稿。即便是打桥牌的心得也都工工整整地记录在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5月,家父(左三)和中物院党委书记任益民(右三)作为院机关桥牌队队员参加首届绵阳市运动会桥牌比赛。

赤子童心是家父显著的性格特征。生活中的父亲时常流露出纯真无邪、童心童趣的至情至性。他有时以听力不好为由,故意打岔逗趣;有时又作出种种诙谐滑稽的表情姿态以活跃气氛。这是智者的幽默,正如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所言“皮顽兴阔,五官灵动”。然而,纯真的童心也会招致受骗上当。大约在2013年的某一天,家父接到一位多年失联好友的电话:因治病要求资助。家父一心济急,立即按指定账号汇去2万元钱。事后核实才知老友去世已久,原来是电信诈骗。

勤俭慈爱是家父朴实的生活态度。家父不尚奢华、一生俭朴。所用家具至今仍是单位配给后折价买得的老旧木器。虽绳头木屑也敝帚自珍、妥为收储,以备可能之需。器具虽旧、日用虽俭,但却甚为整洁,恰如朱柏庐治家格言“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家父的生活技能十分全面,甚至会编织毛衣、手套。最为家人称道的是家父精湛的厨艺。在他八十岁之前,每逢年节假日,老人家都会拟定菜单、亲自下厨。诸如珍珠丸子、盐摩鸡等都是他的拿手好菜。家父虽自奉甚俭,却慈爱慷慨,他曾多年资助亲戚遗孤,直至长成;对我们兄妹虽要求自立自强,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多有资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10月,家父和本文作者在丽江虎跳峡瀑布前

我是“俞公最小偏怜女”,在家父来京定居的三十年间,承欢膝下、亲聆教诲,如春风化雨,润我心田。我永远怀念品格高洁、慧风和畅的慈父。

(原载《惊雷出自无声处——塔院子弟的往事回忆》)

来源:曙光初照902

作者:俞启敏(1955年11月出生于哈工大。1962年随父母迁京,当年就读于九一小学。“文革”期间在北医附中读初中,高中,后去延庆白河堡插队。1975年返城工作。2000年退休后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9年,负责科教文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