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学界有个毛病,只要政策出台个说法,总归是一片喝彩,感觉只要坐在办公室的精英动打印个文件,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实际情况是,中国经济的问题,特别是房地产的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政策的效力也越来越有限。

这些年给我最深的感受之一,就是政令频出,从来没有这么忙碌,一个文件下来,各地方前赴后继,气势如虹,但是,很多问题就是得不到解决。拖欠款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历史上也发生过严重的三角债,并没成立什么专管局,也不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现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房地产的政令堆成了山,就是阻止不了量价齐跌的趋势,为什么?

这说明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是有限的,我们一直强调“有为政府”,这本身就是风险,如果政策失灵,就意味着风险已经快步向我们走来。

430会议针对房地产提出了三大任务:保交房、去存量、优化增量住房。这三条其实都是底线思维,是在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能稳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保交付,谁来保?

这是中国楼市最深重的痛点。

预售制是从香港学来的,香港并没有发生要保交付的问题;我们把保交付的责任全盘推给了开发商,很不客观;预售制是开发商、银行和地方财政三方的局,其中最大的获益者是地方财政,巨大的土地出让金已经收了,用了花了,谈到责任时,却又成了道德审判者。

保交付的问题,根本在监管,预售的钱被谁收走,被谁使用?银行与地方财政都应该负监管的责任。

保交付政策已经强调了几年了,还是存在着大量的保交付问题,那就不是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这种孤立的问题,是整个预售系统的问题,这个预售系统曾经把资金的利用率玩到了极致,现在玩得信用尽失,表面上是开发商在承担责任,根本上是整个市场信用链被打断了。所以,楼市不管多难,政策一定会把保交付的任务放在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不仅仅是市场信用,开发商的信用,也是政府信用。

430会议实际把问题点透了,要求:

“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

各方责任,这个定位有份量。

各方一起保交付,这是起码的责任,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房地产的崩塌,不是哪一个开发商的“无序扩张”。保交付是开发商的直接责任,但正因为是预售制,开发商破产,责任却留给了政府;这就是为什么两会提出对流动性的支持,不分国企与民企;这个思路不仅仅适用于房地产,也适用于整体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化存量房产,谁来消化?

是政府出手消化,还是刺激有效需求?

如果刺激需求就能消化存量房产,那就谈不上是什么任务,市场自行调节就行了。只有当市场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只有当有效需求消化不了巨大的存量时,消化存量房产才会成为各级地方的任务。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4%和27.6%,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5%。这是与去年的同比,而去年同期已经十分惨烈;销售大滑坡的潜台词是资金链的断裂,是金融风险在加大;1-3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49%,这么大的幅度,可想房企的资金和债务压力有多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政策性的去存量能做什么?

取消一线城市所有限制?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一线城市是富人的领地,富人买房主要是投资性消费,如果没有上涨的预期,所谓打开一线城市的所有限制,大概率是揭穿了一个真相:所有的限制都是鸡肋。

中国楼市已经走入一个新格局:政策失灵。土地财政控制下的市场以大败局的方式结束了,中国楼市将回归真实市场,真实的价格体系。

救市将不取决于任何行政性指令的下传与执行,最终解是货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化增量住房是对未来房地产发展的定位。

土地财政摆明了开始步入收官的节奏。

但是,地方财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摆脱不了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二十年内没有任何行业可以转换掉巨大的土地出让金,包括征收房地产税,那么,楼市明明供过于求了,每年三轮的土拍还是要进行,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既然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那就做系统内的优化,这就提出“优化增量住房”的底层逻辑。主要是将商品房与保障房分开,市场不再进行一刀切的干预,区分开商品房与保障房

商品房是富人的天堂,也是土地财政收割的对象,你想与众不同,享受曹德旺6000平方米的豪宅,那就让市场说了算,价格涨上天也是土地财政受益;政府赚了钱去补贴保障房,心系苍生,不失为一种两全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30会议说到底,还是方向性的定位,楼市能不能稳住,政策说了不算。

记得去年初马光远认为楼市见底了,理由就是政策见底了,结果,我们还是迎来的楼市的大败局。政策既然失灵,一切将回归真实的市场,那就是市场说了算。

政策的方向没问题,保产付,守住市场的的基本信用;去存量,取消妨碍去存量的行政性干预;优化增量住房是对市场的敬畏,让商品房彻底回归市场,房住不炒这事交给政策性支持的保障房,各得其所,可以说,政策的方向就是回归市场。

有问题的是预期,既然市场说了算,年内的房地产将经历考验,能不能守住30%的跌幅生死线?能不能守住10-12亿平方米的销量大底?

这两道线突破,就只能动用货币工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