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艺术家联合创作的舞剧《西游》国际版,日前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进行首站演出。今年5月至10月,它将赴全国多个城市进行20多场巡演,并赴巴黎开启海外巡演。这也是中法建交60周年的文化项目中,颇受瞩目的演出之一。

十年前,舞蹈家王亚彬就曾与比利时编舞家西迪·拉比·彻克奥维联手创作舞剧《生长》,她以主演、编舞和导演的身份,带着《生长》赴巴黎laVillette剧场、蒙彼利埃国际舞蹈节、第戎歌剧院演出季巡演。

十年后,她又以导演、编舞的身份,与法国作曲家洛朗·珀蒂吉拉尔及法国舞美团队合作,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搬上舞台,融合两国艺术家对经典的不同理解与当代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悟空视角诠释当代精神

舞剧《西游》一开场,悟空坐在花果山面对群猴,那似乎是一个晚年的视角,群猴不知他的过往,故事以悟空的第一视角,用敬畏之心回望取经路。伴随记忆闪回,三打白骨精、女儿国、三借芭蕉扇等熟悉桥段一一呈现。法国作曲家洛朗为《西游》创作出90多分钟的交响乐,用王亚彬的话说,“音乐的氛围是大气宏伟的,层次变化很细腻,有一种魔幻的戏剧性效果,对舞蹈的编排和氛围很有利。”

《西游》的策划是北京大学法语系系主任、燕京学堂院长董强。2019年,王亚彬受董强之邀赴法兰西艺术院参加全球知名编舞的颁奖大会时,认识了法国作曲家洛朗。当时洛朗兴致勃勃地聊起,自己17岁时第一次读《西游记》,对唐僧师徒四人的故事记忆犹新,这本书依然还在他家中收藏着。众人聊得尽兴,舞剧《西游》的念头也在那时萌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编剧本时,编剧庄一重读《西游记》,从现代人的视角领悟到更多心灵层面的深意。原著中有一句“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灵台”与“方寸”都指代心,“斜月三星”仿佛一个字谜,其谜底也是“心”。庄一希望在舞剧中传递一种人性,“悟空也有凡人的爱欲和焦虑,也会面临死亡这种生命的终极问题。”

王亚彬将棍棒、戏曲、民族舞等多种传统元素融入舞蹈,与西方交响乐互为融合,加上来自法国舞美团队的简约设计,使得整个舞台变成一个当代的环形叙事。谈及舞台上没有任何文字提示,王亚彬说,舞蹈的肢体语言是有国际性的,可以让观众跨越文化隔膜,理解她想表达的内涵。她用舞蹈肢体展示悟空如何向外战胜百般艰辛,最终又抵达内心,实现内外心性的合一。

王亚彬告诉第一财经,尽管《西游记》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他们仍想在舞剧中传递新的意义,“这个版本的悟空,与人性贴得更近。他是顽劣的,也是善解人意的。在当下的环境里,很多年轻人也像悟空一样,历经磨难,不断化解问题,提升自我。通过悟空,我们可以把人的内心世界最丰富地呈现出来,其中的自我克制和修炼,是能被当代观众感知的。”

国际合作创新表达

舞剧《西游》是“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第十四季作品,也是“丝绸之路”系列作品之一。从2009年开始,王亚彬就试图以舞蹈连接东西方文化,用现代舞蹈语言与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合作,让中国原创走上国际,并把国际艺术家邀请到国内。

“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关注的主题,常常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与话题,从爱情、生死、战争到信仰。从早期作品《Genesis生长》,到这些年在国内巡演的《青衣》《一梦·如是》《海上夫人》等,王亚彬策划、制作的舞剧作品有14台,合作对象包括西迪·拉比·彻克奥维、塔玛拉·罗霍、张艺谋、贾樟柯等多位世界级艺术家。这些舞作受邀赴国内外重要艺术节、剧场演出季演出,也代表中国舞蹈艺术赴海外交流。2014年中法文化年,王亚彬带着舞剧《生长》到巴黎、蒙彼利埃、第戎等城市的重要剧场及艺术节巡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亚彬认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观众,对于生死、爱情、人生追求这些话题,都有着深深共鸣。不同国家艺术家的跨界合作,可以加强国际艺术家之间的理解,那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是对彼此艺术理念以及文化背景的理解。她多次与交响乐合作,这甚至成为她创作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这次与法国作曲家完成《西游》,让她对交响乐与现代舞结合产生的戏剧性和现代性有了更多感受。

“舞蹈是具有国际性的,可以让人们更容易了解和接受彼此,在不同国家的人群之间,建立一种精神世界的连接和共鸣,一起感知强烈的生命体验。”王亚彬说,她很喜欢跟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合作,比如在法国人身上感受到浪漫、随性和创造力,艺术创作变成了一种彼此镶嵌的过程。“在这条国际合作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产生新的火花和创新的表达。”王亚彬说,艺术就是要向前探索,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