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对历史上那些铺天盖地的恶名, 人们是否会想象到隋炀帝杨广其实曾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英雄呢?

他短短的14年执政期间,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影响延绵1400多年至今。

那么,究竟是功是过,隋炀帝到底是一个英雄还是罪人?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的真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炀帝继位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鼎盛的隋朝开始走向没落。曾经的晋王杨广迅速登基,成为新的皇帝:隋炀帝。

隋朝作为一个崭新的王朝,确实面临着严峻的困局。首先,自从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中国已经陷入了长达500年的分裂阶段,东西南北各自为政,民族矛盾也日益激化。隋文帝虽然曾经一统天下,但只能勉强维持表面的统一,根深蒂固的分裂因子仍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自东汉以来,门阀贵族就形成了一个阻碍国家统一的毒瘤。他们垄断了朝廷的官职,实现了"世卿世禄",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时刻威胁着政权的稳定。

再次,长期的分裂还导致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破裂,国家很难构建起统一的市场,更无法凝聚起全民族的统一意志。这些隐患一旦爆发,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动荡。

因此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出现,才能彻底解决这些积累已久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而这个英雄人物,就是隋炀帝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伟的洛阳城建设

上任后的杨广,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迁都,从隋文帝时期的大兴城迁至洛阳。这一举措可谓大有深意。

洛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天下的中心,东可控扼山东和河北,南可压制江南。只要把都城定在洛阳,就能将关中、山东和江南这三大板块牢牢地黏合在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为了完成这一伟业,杨广动员了足足100万民工,仅用1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洛阳城的兴建。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即使是现在,用如此短的时间建设如此巍峨的都城也是难以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东都洛阳的坐镇,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都变得更加紧密。关中、河北和江南三大板块的联系也愈加纽带。直到唐朝,洛阳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都城之一,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以说,隋炀帝兴建并迁都洛阳的这一举措,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且洛阳本身也因便利的交通而成为隋朝乃至唐朝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今天,洛阳仍然是河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隋炀帝的这一壮举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势恢宏的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兴建洛阳之后,很快又有了另一个宏大的计划-开凿京杭大运河。当时,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北方的财富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朝廷的需求。加强南北水路交通运输,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于是杨广在605年发动了数以百万计的民工,用仅仅6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从此,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被串联了起来,形成了长达18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直到今天,这条运河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杭大运河的便利,在历史上一直造福着我们中华民族。它不仅连通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也促进了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区的迅速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大运河背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至今仍在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隋炀帝开凿这样一项气势恢宏的工程,可谓是其一大丰功伟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性的科举制度

自西汉以来,中国的主要选官制度一直是察举制。朝廷会在地方特派官员,在地方选拔人才后推荐到朝廷做官。这种制度很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垄断,从而形成世卿世禄的门阀政治。

到了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更是彻底肯定了这种门阀制度,使得世家豪族完全控制了官职的选拔。即便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些腐朽的贵族仍然在朝廷上"尸位素餐",严重阻碍了其他普通百姓的上升通道。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隋炀帝出世。大业三年四月,他下令"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等十项标准进行考试选拔,并且实行进士二科及"试策"取士的制度。这标志着朝廷的选官方式从世袭制过渡到了以考试为主的公平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即使是最贫穷的农民也能通过勤奋读书,实现从"乡舍郎"到"天子堂"的华丽转身。这在当时崇尚世袭的世界中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科举制度的建立,彻底打破了门阀贵族的统治地位,消除了阻碍国家统一的毒瘤。

直到今天,我国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制度,仍然保留着科举制的影子。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官制度,也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度的壮举,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至今犹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创性的西域开拓

除了上述几项开创性的成就,隋炀帝杨广还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像汉武帝一样开拓西域,实现大一统。为此他不辞辛苦地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巡狩活动。

自五胡十六国起,由于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早已烟尘断绝,繁荣一去不复返。为了重新恢复这条古老的丝路,杨广派兵击溃了威胁其安全的吐谷浑,终于重新打通了这条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保了道路安全之后,杨广亲率大军跨越海拔4000米的祁连山脉,成为史上第一个到达西域的帝王。在曾经霍去病战斗过的焉支山下,他大设宴席,接见了来自二十七国的使节。这一举动无疑令杨广在历史上的地位与秦始皇、汉武帝不分伯仲。

通过开拓西域,隋炀帝最终实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其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都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举世瞩目的壮举,也彰显了杨广作为一个英雄人物的远大抱负与非凡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成就的综合贡献

纵观隋炀帝在短短14年的统治期间,他先后完成了营建宏大东都洛阳、开凿京杭大运河、建立科举制度,以及开拓西域版图等四大壮举。这些成就无疑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隋炀帝选择将都城迁至洛阳,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洛阳地处天下中心,东通山东河北,南压江南,将这三大板块牢牢地黏合在一起,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洛阳因此成为隋唐时期最重要的都城和经济文化中心,直至今日仍是河南的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更是气势恢宏。这条总长1800多公里的运河,连通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直到今天,它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象征。

再次,隋炀帝确立的科举制度更是一项革命性的创新。它打破了以往世袭至上的选官模式,为普通百姓打开了通往权力和地位的大门,消除了阻碍国家统一的门阀障碍。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并影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官制度发展,堪称隋朝最宝贵的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隋炀帝更是成功开拓了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这在历史上可以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提并论。他不畏艰险,亲率大军跨越高山,成为首位到达西域的帝王,这种开拓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综上所述,隋炀帝虽然统治时期仅仅14年,但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影响持续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绝不应该仅仅被简单地贴上"暴君"的标签,而应该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看来,隋炀帝并非是一味的暴君,他往往被后世简单地贴上了"昏君"的标签。

但细究其一生,不难发现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做出的种种开创性成就,确实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隋炀帝留下的那些不朽丰功伟绩,却直到今天仍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这片文明古国的面貌。他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值得我们世代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