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中蒙边境爆发诺门罕战役,苏联歼灭5.4万日军部队,一雪前耻。

这场战役持续4个月之久,参战兵力超过20万,是一场高度机械化和立体化的战役。苏联军队扬眉吐气,歼灭昔日苦主日军4.5万人,并直接促使日本改变关于二战的战略规划。

这场战役有着怎样的激烈交锋过程?作为一场局部战争,它为何能够影响二战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门罕战役爆发于1939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这是一次由日本主动挑起的进攻战,日本方面对结果也抱着必胜的信心。

这场战役的导火索,说起来倒是很有戏剧性。

此时日本政府已经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只是由于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阴谋破产,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前进的节奏,巩固战争果实,扩大地缘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扩张计划中的主战场,他们筹谋已久,当然不能放弃。而纵观整个中华大地,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无疑是最先遭受侵略的东北。

除了东北全境,在边境线外,还有一大片占地面积十分辽阔的远东地带。那里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而且还占据着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关键位置,是日本放不下的一块肥肉。

日本政府野心不小,胃口同样迅速膨胀,拿下远东,他们势在必得。

被誉为日本皇军之花的关东军,是他们染指远东地带的主力军。关东军一边承担巩固东北侵略成果的重任,一边注视边境线外的苏联动向,及时与国内政府沟通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已经开始为不可告人的侵略阴谋做准备,耐心等待最有利的进攻时期。

他们除了将中国视为必须战胜的对手,同时也将苏联看作必须拔除的钉子。从前日俄两国有过交战,日本军队非常自信,过去的手下败将,现在也不可能抬起头来。

1939年5月4日,一起突发事件的来临,给了日本政府发动战争的绝妙借口。

当天,外蒙古的马群不小心越过了哈拉哈河,跑到中国东北的地盘上,也跑到了伪满洲国的眼皮底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说,牲畜没有自主意识,发生插曲在所难免。只要双方妥善沟通,马群越界根本不是原则性问题。

但伪满洲国,或者说操控伪满洲国政权的日本政府,完全没有沟通的意向。他们直接向外蒙古发难,一场边境冲突一触即发。

外蒙古这片狭小的地带,日本并未放在眼里。他们真正的企图,是外蒙古隔壁的苏联。

日军第23师团司令官小松原道太郎第一时间请示关东军司令部,是否可以借此机会发兵苏联。得到批准后,关东军各部立即集结重兵,进驻诺门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的动向,苏联政府第一时间就了解清楚。一向自视甚高的斯大林,这个时候却不免有些焦头烂额。

他们刚刚进行了一场党内大清洗,苏联红军的数量和战斗能力都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此刻他们无颜面对的,又是曾经战胜过他们的强大对手。

而且,接下来的交战结果,对苏联来说非常关键。

一旦失败,日军便能在远东地区长驱直入,士气大涨。他们会在维持亚洲现场现状的同时,进一步开辟东欧战场,直至将苏联蚕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一直对欧洲的对手严防死守,没想到,竟然是日本先打上门来。

他立即将军事经验最为丰富的朱可夫任命为前线指挥官,同时调遣主力军队,朝着哈拉哈河西岸开进,并且囤积了大量战斗物资。

既然这场战役避免不了,那他们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魄力,才能换取一线生机。

战役的进行过程是否会像日军预想的那样顺利?

1939年,苏日诺门罕战役打响,苏联苏联红军创造奇迹,歼灭日军4.5万之众。

苏联为何能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中克敌制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是之前日俄战争的失败,让苏联军队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气,所以诺门罕战役刚开始,他们的攻势十分猛烈,步兵、坦克、大炮与战斗机协同配合,十分默契。

关东军在战斗初期没能占到便宜,总吃败仗,几次试图翻盘却未见成效。气急败坏之下,阴险的日本人使出了下三滥的手段,细菌战。

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可不只是对中国人下手,苏联军队同样是他们的受害者。

战场上无法取得正大光明的胜利,那就使用歪门邪道,面对日本的阴险狡诈,恐怕世界各国都得甘拜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井四郎带着22人的敢死队,沿着哈拉哈河冒险行动,秘密到达河流源头处,将细菌撒进了生命之源当中。

他们自以为细菌战的手段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苏联红军早已从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手中得到情报,提前做出防疫措施,没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而且因为关东军内部交流不畅,身处哈拉哈河下游的日军士兵并不清楚上游情况,毫无防备的从河流中取水使用,以至几千人染上鼠疫等各种细菌疾病,不治身亡。

害人终害己,日本人用实力诠释了这句话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菌战已经是他们亮出的底牌,在双方人数和装备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关东军几乎已经丧失了取胜可能。

小松原道太郎在战前做出的种种假设和分析,现在也都变为了笑话。

战场不是菜市场,不可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即便关东军产生撤退的想法,苏联红军也会将他们死死咬住,重创他们的锐气。

在一场高地争夺战中,朱可夫指挥机械化部队全线进攻,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全部投入使用,90门火炮对准敌方阵营狂轰滥炸,大量战斗机在空中久久盘旋,伺机投下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被打的晕头转向,溃不成军,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发动自杀式袭击。

当苏联坦克如同猛兽一般冲进日军坦克阵营时,关东军中有人选择自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不过这样愚蠢又激烈的手法并没有挡住苏军冲锋的脚步,事实上,在看到日本已经黔驴技穷之时,苏联红军战斗力反而更加旺盛。

一位日本老兵曾回忆过战斗中的可怕场景,苏联坦克的吨位几乎是日本坦克的四五倍,在战场上如同庞然大物,让人不得不心生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他们的坦克小得可怜,上面布满了铁锈,运行速度很难,投弹距离也不远。小坦克向敌军连发几炮,根本无法撼动敌军,自己反而先燃起了熊熊大火。

随着战争的进程加快,日军的物资补给也出了很大的问题。

东北抗日联军没有给他们丝毫喘息的机会,在后方开辟了点面式的游击战场,隔三差五就得逼着关东军双线作战。

像他们的军事据点、交通运输线路、弹药库和食品药品供应处,都是我军破坏的主要地点。

有了中国军人的策应,苏联红军更加游刃有余。

日本人也是相当执着,哪怕诺门罕战役进行到后期,自己已经没有了一点优势,他们却仍然不肯就此收手。

关东军司令部继续增调部队,集结于诺门罕一带,还想拼着鱼死网破,继续与苏联红军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他们已经是摇摇欲坠,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他们的盟友递了出来。

1939年8月底,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被德国卖了个干干净净。

原本他们还打算与希特勒一同分享庞大的毛熊,可是现在,希特勒却隔岸观火,看着他们在前线挣扎。

再打下去,只有一个结果,关东军自取灭亡。

所以1939年9月,日军参谋部下达停战命令,诺门罕战役终于宣告结束。

苏联红军得意洋洋,日本关东军垂头丧气。随便谁都能看出,这场战役的结果相当明显。

可是后世对于胜负方的判断,却产生了一定的争议,这是为什么?

1939年,苏联红军凭借诺门罕战役一雪前耻,歼敌4.5万,打得日军落花流水。

这场关键性战役有着怎样的伤亡结果和深远意义?

在关东军停止进攻之后,诺门罕战役全线结束。这场发生在中蒙边境的局部战争,对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一开始对远东地区虎视眈眈,企图与德国合作,将苏联当做重点进攻区域。在拿下苏联之后,日本就能顺势确定东方世界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为称霸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计划做准备。

可苏联红军的强大战斗能力,以及纳粹德国的突然背刺,都让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关于二战的战略规划。

远都是一块啃不下来的硬骨头,他们只能暂时调转方向,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着手,以中国为主战场,扩大侵略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东边没有讨到半点好处,日本只能从西边再次发起进攻,这才有了后来的偷袭珍珠港,并且推动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各类历史事件环环相扣,因果关联极其紧密。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的局面发生改变,二战的结果可能都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而且也正是因为日本在诺门罕战役中对德国失去了信任,所以之后的苏德战争里,他们才拒绝为德国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两个纳粹国家没有勠力同心的基础,否则苏联不一定能找到破局的机会。

从战局的走向来看,日本毫无疑问地扮演了失败者的角色。他们的计划全盘崩溃,远东地区安然无恙,苏联红军更是被打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自食恶果有报应。

从双方的伤亡人数来看,日本的失败同样也是板上钉钉。

关于战损情况,苏联与日本两个国家各执一词,不同媒体的统计结果也各不相同。第三方国家做历史评论和分析时,得到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

日军公布的自身阵亡人数不超过20000,对于苏联的阵亡描述却相当夸张,把数据写成他们自己的两倍左右。

而在苏联公布的战斗结果中,日满军一共伤亡5.4万人左右,结合日军投入战场的兵力来看,几乎已经达到了50%的战损比例,相当惊人。

结合各方披露的数据综合分析,史学界普遍认为,苏联方面公布的伤亡结果更趋近真实情况。既然如此,那日本的失败就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情况已经一目了然,相关学术研究领域也出现过一些争议性观点。有人认为,从表面上看,苏联是诺门罕的获胜方,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取得胜利。

在他们看来,诺门罕战役前后,苏联和日本的势力范围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战争并没有给苏联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日本同样也没有任何损失,即使战败,苏联仍然和他们签订了和谈协议,他们也仍然是亚洲实力最强的国家。

事实真得如此吗?日本的官方书籍《大东亚战争全史》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这本书对诺门罕战役的过程轻描淡写,简单几笔带了过去。不过,对于战役结束之后发生的事情,作者却有着重点描写。

关东军23师团的参谋长,以及各个联队队长和飞行大队队长,都是在诺门罕战役中阵亡的高级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日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23师团的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虽然没有战死,但选择切腹自尽。而苏联指挥官朱可夫则在战后获得了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

两相对比,谁得到利益,谁遭受损失,无需多言。

苏联的前身沙俄,曾经是日本的手下败将。这一战,他们一雪耻辱,吐出了一口恶气。

历史没有如果,无论是诺门罕战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都不可能更改。抱有侵略之心的国家,终将被历史反噬。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