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仿吾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个少有的事情,三所高校给同一个人立了铜像;这三所高校是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个人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从文化人到革命战士”的成仿吾。

成仿吾,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1897年8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中,成仿吾被称为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

事实上,除此之外,成仿吾还是作家、翻译家。13岁时,他就留学日本,和陈天华(《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作者)是同学。在那个时候,他就立下了科学救国之志。1921年7月,他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

成仿吾全过程地参加了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经历,在中国的作家当中,只有他和冯雪峰等少数几人才有。成仿吾还是长征路上唯一的教授,主席曾评价他为“唯一参加过长征的知识分子”。成仿吾曾根据自己的长征经历,写过一本《长征回忆录》。

1926年、左起:成仿吾、郁达夫、郭沫若、王独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左起:成仿吾、郁达夫、郭沫若、王独清
陕北公学教职员工合影(后排右二为成仿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北公学教职员工合影(后排右二为成仿吾)

萧华同志阅读完曾说过,只有读完成仿吾的这本书,才能真正体会主席长征诗词中所描述的那些崇高壮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和情景。

从长征结束到新中国建立后,成仿吾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先后担任陕北公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共中央党校高级顾问等职。1937年8月,为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陕北公学在延安附近的杨家湾成立,成仿吾被任命为校长。

陕北公学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教室、没有饭堂、没有自习室,整天都在露天活动。即使是在寒冬,气温降到零下20度,大家还是露天上课、读书、吃饭。

在艰苦的条件下,成仿吾对同学们的生活非常关心。曾经有个女同学专门给他写了个纸条,上面说:“你是我们的妈妈。”此后,“成妈妈”“妈妈校长”的称呼就叫开了,传颂了半个世纪。

那个时候,成仿吾经常邀请主席去学校发表演讲。主席对陕北公学的开办也十分重视,除了经常过去演讲外,还为学校规定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训(毛主席之后的1937年10月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制定了八个字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成仿吾的努力下,陕北公学先后培养出一万多名各方面的革命干部。主席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了陕公,中国就不会亡。”

成仿吾和妻子张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仿吾和妻子张琳
成仿吾和妻子张琳,孩子成其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仿吾和妻子张琳,孩子成其瑾

建国后,成仿吾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并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文革期间,成仿吾曾遭受不公平待遇。在一次批斗中,红卫兵中有人高喊“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成仿吾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众人想笑却又不敢笑。此时,一直在“低头认罪”的成仿吾立即大声纠正:“你念错了,那字读‘罴(pí)’不读‘罢’,今后不能再这样念了!”

成仿吾还是一个翻译家,先后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过五次翻译,最后一次翻译是1974年、根据1848年出版的德文原本重新进行校正的。朱总司令对1974年的第五次译注评价说:“很好懂,主要问题都抓住了。看完后、不用讨论就明白了。”

1984年5月3日,成仿吾突发脑溢血住院,5月17日、不幸病逝。此去经年,愿先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