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在新疆小县城里的唐朝遗迹在近期得到了考古学家的关注,入围全国十大考古项目终评。高达5米的土墩之下,掩藏着罗马人的浴场,向后人诉说着它见证的一千六百年历史。这就是奇台县墩古城遗址。今天是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去那里看看吧。

一、县城的土墩

生活在新疆奇台县的人们都知道,县城的边上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遗迹,被清代的城墙横穿。又因为北部有一个大土墩,残存的高度有5米,就简单地把它叫作“唐朝墩”。

这个大土墩周围的地面上散落着许多陶残片和断瓦,有的上面还刻着各种纹饰,许多农民会捡回家使用。

出土的带有兽掌印的陶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带有兽掌印的陶片

后来,土墩旁边还开了一家硝厂,成为县城的支柱产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里,给它冠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号,立了一块石碑,但这个墩子始终未被特殊保护,仍然是奇台居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千年古迹就这样在岁月里风化、沉睡。

整个遗址是一座东西宽341米、南北长465米的长方形城堡。直到2018年,为了响应保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址的号召,新疆文物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连续5年在此发掘,厘清了城池的布局,发现了唐代、高昌回鹘、西辽和元代的大量遗迹,震惊了考古学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文物种类丰富,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玉器和骨器,许多都带有汉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如一件陶片上有墨书的“白米”,一个红陶翁的肩部刻划着五角星,一个坑中还挖出了成串的开元通宝、大历通宝等唐朝钱币。这些钱币被集中埋在东北角,凌乱得堆着,或许是古人因为战争或其他突发事件匆忙埋下,没想到再也没有机会取出。结合各种材料,主持发掘的学者认为,这就是唐代北庭都护府核心地区的蒲类县城。

刷子轻轻一扫,拂去的是一千六百年的尘埃。

带有“五角星”刻划的套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有“五角星”刻划的套管

二、大唐的荣耀

贞观十四年,大唐帝国如日中天。这一年,东北方向,在今俄罗斯境内的流鬼国不远万里朝觐天可汗。西南方向,文成公主入藏,唐风传遍雪域高原。而在西北方,来自长安的大军平定高昌,设立庭州。在庭州东部,一座城池开始建造,这就是蒲类县城,也即唐朝墩古城。它的建立是唐王朝兴盛的象征,也为以长安为中心的政权经营西域地区、巩固边防提供了保障。

702年,武则天为了巩固西北,重设北庭都护府,其中心就在墩古城所属的庭州。唐玄宗即位后,又多次派遣兵卒在北庭开荒屯垦,更有建制12000人的“瀚海军”常年驻扎。可惜大唐国运多舛,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抽调大批此地的兵力到内地作战,西域和中原的联系逐渐隔绝,北庭都护府孤悬塞外,竟然坚持了35年之久,直到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大举进攻,庭州沦陷。再之后,城头变换大王旗,回鹘人占领了这里,经营300年,又被突厥人打败。

墩古城周边地理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墩古城周边地理环境

之所以各方势力都要争夺这里,是因为墩古城所在的庭州处在长安通往碎叶城(一些人认为这就是诗仙李白的故里)、乃至地中海的必经要道上。而且,从此出发,向北可通向阿尔泰地区,向东是蒙古高原,向南则直达西域重镇高昌,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所在。伴随着一队又一队军人而来的,是不绝如缕的商旅,多少人都曾在此地停歇,多少欧亚大陆两端的货物在此地集散。直到今天,奇台县仍然是天山北麓的交通中心之一,各民族同胞在这里繁衍生息。

三、罗马的浴场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墩古城遗迹的南部,人们发现了一处兴建于高昌回鹘时期,保存基本完好的浴场。浴场面积约300平方米,以红砖砌成,旁边有配套的进水井和排水井,井水联通城外的水磨河,水位深达10米,水井底部还填充着碎石子,用来过滤河水中的杂质。

整个浴场分为上、下两层,上面是洗浴池,下面则是供热空间,带有烟道和火道。而且,根据烟道的烟熏痕迹,墩古城的浴室还可以分为北部的热水区、西南部的冷水区和中间的温水区,外围还有更衣室和休憩区域。

浴场内部分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浴场内部分区

这种上下双层布局、人工供热的浴场并非汉文化中的温泉浴,带有典型的罗马风格。古罗马人热爱洗澡可以说人尽皆知,罗马人走到哪里,浴室就建到哪里。今天英国的巴斯地区还留有罗马时期的温泉浴室,这种沐浴文化甚至在近代推动了英国医疗保健业的发展。罗马重要的建筑知识手册《建筑十书》记载,这座双层浴场的建筑模式叫“挑空式地板”,即利用支撑柱构建浴场的地下供热系统,燃烧炉灶,让烟火带着热量流经通道,维持上层浴室的水温。

罗马人的巴斯浴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马人的巴斯浴场

墩古城浴场的结构和罗马基本相当,但是,浴场中出土的大量墙面装饰又体现出明显的中原特征。而且,罗马的浴场多面积巨大,建筑宏伟,不仅是洗澡的地方,还是重要的公共社交空间甚至文艺演出场所。但是墩古城浴场则相对狭小,更具备隐私性,可见罗马文化在向东方传播时被当地有选择性地采纳。可以说,这座从高昌回鹘到蒙元时期被持续使用的浴场是东西方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见证,不知多少疲惫的军人、商贩曾在这里暂时安放漂泊的灵魂。

除了浴场外,古城中央有一座前殿后塔的佛寺,地板以青砖铺设,存留一些小的石刻佛像残件。与佛寺处在同一轴线的是景教寺庙。

景教是唐朝的“三夷教”,今天西安碑林还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将景教传入中国,唐太宗、高宗为了更好地经营西域,试图与波斯建立良好的关系,允许景教传播,唐玄宗还亲自给长安的景教寺庙题字。唐武宗出于各种原因灭佛,景教也被牵连,在内地逐渐衰亡,但在西域仍然有广泛受众,墩古城以南的高昌地区就是景教的重要传播中心。佛寺与景教寺庙并立于小小的墩古城,可知当时多元文明在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和谐共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史君说

墩古城是唐朝东西方贸易和农耕与游牧民族交往的中心之一,也是大唐曾经强盛的缩影。今天,这座遗址为我们了解10-13世纪天山北麓的城市生活提供了生动的见证,也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兴旺依赖于不同文化的彼此学习和沟通交融。

参考文献

王瑟:《讲述一段东西方文化交融与创新的故事》,《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1日08版。

【英】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译林出版社,2022年。

孟宪实:《北庭与唐朝的丝绸之路管理》,《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01期。

《新疆奇台考古发掘确认唐代蒲类县城遗址》,《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03期。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寻珍)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