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是这座城市文化历史的缩影。日本的京都、中国的洛阳,这两座日中两国的千年古都,其城市博物馆都容纳着上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从日本的京都国立博物馆到中国的洛阳博物馆,既看到了馆藏的日中两国文化历史不同的文物载体,也看到了相同的文物珍藏。历史的交错与分叉,可以在这两座博物馆内追根溯源。

现在的京都国立博物馆,由1895年落成的明治古都馆和2013年落成的平成知新馆组成。京都国立博物馆在设计之初,是为了收藏京都一带的寺庙与神社保存的历史文物,后来有很多私人藏家的藏品也寄赠到这里。比较有名的有:守屋孝藏氏收集的古抄经一类,这些藏品在1953年被捐赠给京博;而《朝日新闻》社的创始人之一上野理一收集的中国书画类作品,也于同年捐赠给京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3年3月末,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有2724件(套)。其中,国宝级藏品3件(套),国宝之一为唐代的小楷作品《世说新书卷第六残卷》,纵27.1cm,横397.0cm。此残卷使用上等的麻纸抄写,抄写年代推测为七世纪后半至八世纪前半的中国唐代。另有部分第六残卷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段内容最后题有《世说新书卷第六》,由此可以推断,在中国唐代时《世说新语》的名字是《世说新书》。此作品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世说新语》抄本,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重大。

不久前的参观留下遗憾,京都国立博物馆明治古都馆正在防震强化工程改建中,所以不能参观内部。很多我们想一睹其真容的珍贵文物未曾看到,如南宋李公麟的《维摩天女像》,日本家喻户晓的中国南宋文人画师牧溪法师的《潇湘八景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我们震撼的是珍藏在平成知新馆内,被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一对唐三彩黑白马俑,这对唐三彩马俑来自于中国的洛阳,由私人藏家钱高衣子氏寄赠。看到这一对唐三彩马俑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2023年4月在洛阳博物馆,看到的镇馆之宝之一:唐三彩黑釉马。

中国的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遗址建筑群的核心区域,建筑主体北高南低,对应洛阳地势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建筑主体外观如一座方鼎,寓意着历史上的洛阳“定鼎洛邑”、“鼎立天下”。洛博正门口处有一座50余米高的观光塔,采用隋唐洛阳城标志性建筑之一“天枢”的造型而建,代表着隋唐时期东都洛阳的辉煌。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唐代,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的陶器,主要出土于中国洛阳。现已出土的唐三彩大致可分为:人物俑、动物俑、器皿类和建筑模型类这几种类型。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唐三彩黑釉马,是一匹非常罕见的通体黝黑似漆、四蹄雪白如玉的三彩黑釉马,其造型真实重现了伯乐《相马经》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神韵。

在日本出土中国唐三彩的几十处遗址中,以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为主,这与中国隋唐时期,奈良和京都为日本首都相对应。2018年,日本NHK有一则关于中国唐三彩的报道,日本奈良藤原京遗迹出土了一枚早期唐三彩碎片。当地教育委员会调查后表示,这是日本目前已出土中国唐三彩中最古老的一件,并可以基本确定这件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日本出土的唐三彩区域分布,我们在洛阳博物馆参观时,也看到了一个展厅内有相关的文字和图片介绍。由于唐三彩的传入,日本也产生了本土的类三彩器物——奈良三彩。奈良三彩是日本最早的人工釉陶器,颜色以绿、褐、白为主,它的出现标志着日本釉陶的诞生,也是中国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的一个最佳例证,为日本陶瓷史增添了新的内涵与形式。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在近千年前的洛阳城留下了此千古名句。如今了解京都的千年风貌,京都国立博物馆是最好的去处。品味洛阳十三朝的历史味道,洛阳博物馆是不二选择。上千年的风雨幻化,历史上无数的精彩瞬间,或恢弘壮大,或细微隐匿,在这一刻都被凝固在博物馆内的聚光灯下,在那一方方小小的玻璃橱窗中,任今人驻足凝视,思绪万千。(写于2024年5月18日;作者分别系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日本华侨报》总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