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总有一些细心的汽车爱好者能看到新势力汽车品牌存在的问题,比如有读者朋友提出为何传统汽车品牌有用户品牌忠诚度或复购率的排名,而热度非常高的新势力汽车品牌却从未看到过现相关统计数据。

你是否也好奇过呢?

复购率的高低简单来说就是有多少回头客,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势力品牌或部分传统品牌很难有回头客,即便有一部分但是在用户总量的基础上计算比率也是非常之低的。究其原因共有两点,这两点没有一点有解决的方案,所以未来的汽车品牌用户黏性只会越来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牌饭圈文化

在汽车领域里出现了有趣的一幕,那就是各大车企创始人或高管都在学习娱乐明星,大搞“饭圈文化”。甚至有些车企大佬模仿小鲜肉,其对于个人形象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对品牌形象的关注、解读与推广,明明是糙汉却有着精致的胡须和妆容,看起来怪异无比;当然也有一些车企大佬不走形象气质的路线,走的是什么路线呢?其实许多汽车爱好者都深入其中却没有真正的思考过。

大部分明星化的汽车高管都在走“脱口秀”的路线,发布会已然变成讲演台,秀的更多是口才而不是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模式可以在短期内为品牌收获巨大的流量,但是隐患很大,因为真正吸粉的不是品牌与产品而是这个人。

罗永浩和锤子科技是典型的前车之鉴,当初会选择锤子手机的人99%是罗永浩的粉丝,可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以输出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且不论这些脱口秀或相声票友级别的业余选手,就算是郭德纲在数十年的输出之后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与品牌关联的个人IP不够有吸引力的时候,其潜在用户则会大量流失,因其个人魅力而选择其产品的首批用户也必然会脱粉,那么这样的品牌又何谈复购率?重点是在过度娱乐甚至存在娱乐至死的网络信息时代里永远不缺乏新星,在开始娱乐化的汽车领域里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网络红人式的车企高管明星所能够红的周期也注定很短,所以汽车品牌饭圈文化注定了新势力乃至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用户忠诚度必然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封闭系统生态“圈养”的车主

在网络信息时代里有多少人还愿意封闭自己?

肯定有,但一定不多。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上网,因为线上可以社交,线上社交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鲜有趣的资讯,可以更大程度的打开视野。智能汽车号称可以“智能网联”,也就是既能联网使用各种应用,同时还能有一定程度的利用智驾系统辅助驾驶。

辅助驾驶不讨论,重点讲汽车网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真的认为你所使用的智能汽车完美接入网络了吗?

客观上这些车辆都已经联网,但是这些车辆的用户都被“圈养”在品牌的圈子里,通过车机智能座舱系统所能看到的和应用的基本都是车企期望被车主看到与应用的,反之,车主想要看到与应用的更多内容是无法使用的。并且最重要的问题是车主在品牌专属系统生态里所能见到、接触到与交流到的人,最终都与自己一样。

因为选择同款汽车产品的人往往有较高的相似度,久而久之必索然无味,这些车主就像是被圈养在笼子里的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网之所以会令人着迷是因为有趣味,有趣味的基础是能够激发用户的猎奇心态,猎奇一定是看到了与自己不同人或事、与自己的生活场景不同的场景;反之,当使用某一个品牌的智能汽车之后,发现所见所闻只是一个又一个的自己,初时还会有些新鲜感,但有个一两年也就腻了。

所以智能网联汽车的封闭系统生态也决定了复购率必然很低,可是不会出现一个开放的、兼容度足够高的汽车系统生态;因为每家车企都会用不同的座舱系统,不会有任何一个座舱系统被所有车企接受,不论是华为、小米还是苹果。原因在于未来汽车产业创造价值的平台正是车机系统生态,软件才能创造商业价值,所以车企不会轻易将企业的命运交给一家科技企业,最终只会各自为战、打造各自的、局域网似的小品牌生态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封闭的汽车系统生态就像是一个个的单机游戏,玩一遍会新鲜,玩两遍会品味,玩三遍也就腻了;同时一个品牌的饭圈文化很容易馊,届时新品牌人物形象能吸引到新的用户,而老用户对于新品牌人物形象往往是排斥的,所以品牌用户忠诚度也会极低。

这就是新势力品牌和智能网联汽车回头客很少的原因,反倒是那些不搞座舱智能化,更没有品牌饭圈化的传统汽车品牌复购率高,看来汽车品牌还是要沉下心来拼技术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