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英法结盟使贝文的外交构想得到初步实现。此时英国面临新的严峻形势,一是1947年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失败和美苏两国的对外“过激”行为导致东西方分裂成为事实,冷战迅速升级

二是国内经济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同期马歇尔计划又使英国对美国的依赖性增加;三是对英国政府来说,共识政治的影响较深,财政部、贸易部、国防部和工党左派对美苏政策出现分歧,以贝文为首的宏伟计划拥护者坚定推行西欧联合,贝文不得不进行外交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文提出“敦刻尔克”模式与美欧等国的反应

贝文提出“敦刻尔克模式”后便告知了美欧等相关国家,对此各方态度不一。贝文认为这一模式好处在于既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实现对欧陆的安全承诺,充当欧洲盟主,又可以减轻负担和美欧等国的制约。

但贝文并未得到明确回复,他提出的组织原则反而招致了美国其他官员的反对。“下院演讲”在美国引起了激烈争论,国务院如马歇尔本人、副国务卿洛维特、查尔斯·博伦以及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乔治·凯南都认为与西欧结成军事联盟的想法还不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弗查佩尔勋爵向贝文建议,由于还未明确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利益,因此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前,应尽量避免向美国提出任何有争议性的问题。

贝文眼见寻求安全保证无法立即实现,只得在16日回信称:“在我们与其他欧洲国家的谈判取得进一步进展之前,最好先别管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文如此急切的做法,反映了其“对西欧国家安全的痴迷”的心理,深层次原因则是英国政府无法对在欧陆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出坚定保证,因此贝文想知道一旦遭到攻击,美国能够提供何种程度的帮助,贝文甚至都不指望能够获得具体军事援助,而仅仅是一种承诺。

艾德礼首相和参谋部都认为,英国需要一支小型但高度机动的部队,可以部署在世界任何地方。总之,艾德礼政府一致认为英国需要对欧洲安全承担责任,但军事实力的不足使其不得不向美国“求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推进西方联盟的进程,贝文不得不暂时放弃寻求美方的支持,转而先与比荷卢等国达成一致。早在1947年5月,外交大臣就举行了讨论未来对比利时和荷兰的政策会议。当时一致认为与这两个国家缔结类似于《敦刻尔克条约》的同盟条约在政治上是可取的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来年初,比利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希望有一个共同的国防政策;法国外长比达特建议英法两国联合向比利时提供一份条约,很有可能会得到荷兰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贝文对成功推行“敦刻尔克”模式充满希望,然而在后续谈判中三国却持反对意见,这让贝文始料未及,不得不探寻三国的想法来协调目标

法国在2月5日就宣布接受英方提交的草案,但比利时首相斯巴克却对此有诸多疑问,此条约主要针对德国,如何适用于防御苏联;未来双方签署的条约中关于英苏条约和法苏条约是否清除;协议的签署形式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外交部国务秘书麦克尼尔对贝文访问布鲁塞尔的结果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果是:各国都不喜欢敦刻尔克模式;由于法国之前的作为让其国际声望持续降低,接受其领导地位在政治上无比尴尬;比利时和荷兰希望能够就经济政策达成一致。

麦克尼尔认为,不能疏远比荷卢三国,考虑到法国对低地国家和内部共产主义的敏感性,需要尽早要求法方同意举行五国间的试探性会议,讨论彼此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项建议得到了贝文的同意,后者称:“希望能尽早召开会议,确定谈判内容。”麦克尼尔随后还提交了一份更为详细的针对性报告,提到如果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构建西方联盟,就很有可能得到美国的有效支持,并阻止苏联的冒险行为

比荷卢三国的反对一度让谈判陷入停滞,而美方的态度则让贝文最终让步。一是在美国看来,如果英国按照敦刻尔克模式来组建西方联盟,那么自己付出了军事义务,却没有获得任何好处,杜鲁门政府担心这种深受英国影响的外交政策会在之后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三是与美国的对欧战略发生分歧,杜鲁门政府不愿看到英国控制西欧,仅仅想利用英国的政治影响力来推进西欧联合,最终把欧洲纳入到本国的冷战安全体系之中。

为了让西欧国家尽快联合,美国利用英国对苏联威胁的夸大宣传向西欧国家施压,强调仅仅签署敦刻尔克类似的条约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英法能够接受比荷卢所赞同的多边“防御协定”的建议,以便西欧实行最大限度的齐心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2月18日,贝文告知斯巴克,英国对比利时的建议表示关切,在实现西方联盟时,英国的确要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但不可忽略的是,法国角色和参与至关重要。

这表明西欧三国在英法博弈时最终占据了上风,贝文不得不暂时妥协。本想凭借些许让步让谈判继续进行,但这种程度的“代价”并未打动各国,与此同时苏联的扩张步伐愈发明显,英国面临着新的外交压力。

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出现与贝文外交谈判立场的转变

为应对战后出现的国际性政治混乱,美国先后出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重建西德计划。作为回应,斯大林除了向盟友施压拒绝美国建议之外,还在东欧掀起新一轮肃清,改组政府的构成,进一步将其僚属安插到权力机构中。

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由此产生,贝文眼见东西方冲突愈演愈烈,随向美欧等国进行妥协,加速推进西方联盟的进程。“二月事件”震惊了西欧各国,让英美企图利用捷克斯洛伐克这一所谓的“民主”国家恢复在东欧势力的梦想破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识形态对立性以及东西方的战略互疑,强化了斯大林的不信任感和推行周边防御战略,因此这一时期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更为积极的举措。

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是法国决定不再坚持先前谈判中提及的针对德国的条款,希望能尽早就西方联盟达成一致,以解决自身的防务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美国来说,政府内部的外交分歧因苏联的过激行为变得一致,对共产主义是一种邪恶的、有害的生活方式宣传反过来强化了意识形态对立,美国政府和民众皆认为有必要增加军事力量。

3月3日,贝文与奥尔梅·萨金特爵士、伊沃内·柯克帕特里克爵士和杰布举行了会谈。内容为:“一是应尽可能在德国草案基础上与肖韦尔达成协议;二是在没有美国支持的前提下,致力于达成一项联合的经济、社会和防御条约。很明显,从长远来看,美国人最终会加入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征求政府其他部门的同意,贝文于同日向内阁提交了一份名为《对西方文明的威胁》的备忘录,主要是探讨能否与比荷卢三国签订协约以及在对抗苏联上共同磋商等问题。

3月4日,英法比荷卢五国在布鲁塞尔召开了讨论条约草案的第一次会议。比荷卢三国希望英法能尽早审议比利时提出的协议草案。与此同时,法国代表肖维尔先生在会上提出了两份草案,分别是德国问题和相互保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维尔认为,除了德国威胁,防范外部苏联和国内法共同样重要,因此此项条约首要应附带军事联盟性质,这与贝文的最初构想一一建立在“精神、合作”基础上的经济政治集团相矛盾。

为了继续维持英法同盟,贝文告知比荷卢三国,必须考虑法国的利益才可以在组织模式上让步。至此,贝文逐步调整了其外交谈判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贝文提出以敦刻尔克模式来组建西欧联盟遭到了美比荷卢等国的一致反对,很大程度上是因各方均对英国是否有能力保卫西欧持怀疑态度,不想让英国成为西欧盟主却不负担相应义务。

贝文又无法立即将美国拉进至欧洲,弥补自身军事能力的不足,随着二月事件的爆发,贝文不得不暂时放弃初始原则,希望能尽早建立西方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贝文的初步构想是组建一个“精神”联盟,物质实力依靠美国,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政治集团,但拥有强大军力的苏联给西欧各国造成了严峻的外部压力,比荷卢以及法国认为组建西欧联盟首要问题是解决本国的安全,最好是一个军事同盟,这与英国的战略规划相矛盾

贝文甚至在二月事件后他还对法国大使说,他希望西方联盟包括经济、文化、海外合作以及防务等一切方面,其意在利用美国的援助来赢得时间,“最终目的应该是使西欧国家获得独立于美国和苏联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事件对西欧国家影响颇大,比荷卢法皆要求在签署条约时须涉及反苏和军事内容,同期贝文与美方谈判并未成功,原有计划遭到严重挫折

为了维护“第三支力量”的核心,贝文退而求其次,只得向比荷卢等国妥协进而保住英法同盟。这种实用主义偏好的外交做法虽然让英国现阶段的利益最大化,推动了谈判的进程,但弊端也在随后逐步显现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