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0岁之后,米芾致力于“集古字”,尽得“二王”笔法真传,凭借高超的仿造“王书”功力,而誉满天下,所以现代有的网络喷子,把米芾比作一台“打印机”,只会刻板的模仿,无法超越前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早在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即米芾38岁时,他就已经比肩王羲之,独创“刷字笔法”,写出超过《兰亭序》的一幅字——《蜀素帖》。

公元1088年9月,米芾随湖州郡守林希一同游览苕溪,途中他乘兴作诗,林希听后深感精妙,临行前拿出珍藏20年的蜀素,请米芾把诗句写入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素”乃四川制造的丝织品,质造精良,极为名贵,据说邵子中专门命人装裱一卷蜀素,留作传家宝,后来阴差阳错,传入林希手中,珍藏了20多年。

因蜀素的纹路粗糙,未经加矾水处理,墨色吸水性差,上织有乌丝栏,需要超强的控笔功力,保证运笔稳健、收放从容,所以流传几十年,无人敢题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米芾的“刷字”笔法,同蜀素持涩特性匹配,只见他提笔一气呵成,极尽潇洒不拘的豪放气势,点画跳荡飞动、沉着痛快,形态不求圆融平滑。

例如卷中的“山”字,露锋直入,可谓锋芒毕露,下方横画动荡不平,运笔一波三折,富有流动性和摆宕感,好似浑厚起伏的大地,颇具生动意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字略带欹侧,左边一竖浑厚凝重,维持字体的平衡性,整体来看的确神似巍峨的巨峰,险绝挺拔、秀劲雄逸,这种美感与“二王”的飘逸流美不同,蕴含万马奔腾的豪健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愧于乾隆称赞曰:“犹看蜀素存米老。幸逭郁攸献晋卿。堪与渔村为合璧。似争兰畹擅连城……磬折香光非谬誉。谓狮捉象是精评。癸卯仲春上澣御题。”

蜀素帖》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把《兰亭序》比下去了,书法界没有第二人能写,卷中包含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董诰、乾隆等人的题跋和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董诰称赞曰:“此米芾蜀素真迹卷。为大学士傅恒旧藏。壬寅冬。其子额驸福隆安家。不戒于火。……艺林名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据文献记载,《蜀素帖》逃避了一次水淹,两次火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禁令古人赞叹,此作有神物保护,不似凡间之物,时常临摹,既能体会“二王”笔法,还可以学到正统的“刷字”技法,守古而创新,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真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米芾《蜀素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以手工装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察,与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