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一炮兵阵地被击中,全员基本都已阵亡,谁料竟还有炮弹射出。美军赶紧派出飞机侦查,他们发现炮位上仅有一名战士!
这名战士拖着身受重伤的身体,不停的装填炮弹,他的胳膊已经抬不起来了,双腿艰难的拉动着,他凭一己之力阻挡了美军的进攻。
身后的战壕中是战友们的尸体,有些士兵身受重伤还在艰难的喘气,他们试图伸手撑起身子重新投入战斗,但是体力不支让他们重新倒下,这一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和我军正在激烈的争夺一处阵地,天德山主峰,这处山峰地势比较高,易守难攻,谁占领了就可以掌控整个战场的情况。
志愿军和美军在这处阵地前你争我抢,持续了很长时间,虽然那个时候新中国已经建立,但是志愿军的装备和美军的比起来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即使在这样悬殊的实力下,志愿军依然死守阵地,永不退缩。
美军每次被挡下来他们都会进行休整,进行装备的补充,接着重新发动攻击,在一天早晨,美军气势汹汹的发起新的攻击,他们势头很猛,经过多日的战斗,志愿军已经精疲力竭,武器弹药也所剩不多,为数不多的几门大炮还在继续发射着炮弹,用尽最后的力气做着对抗。
但是在美军的强烈攻击下,志愿军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伤亡惨重。
战壕中躺着数不清的尸体,他们从中国的各个地方赶到遥远的朝鲜,最后却永远的留在了这里,即使是牺牲他们也在异国他乡,无法落叶归根。
战壕中海油一些受了重伤,艰难的喘气的战士,他们撑着最后一口气还在摸着身边的枪,试图重新起身阻击敌人,但是他们并没有达成这个愿望,只能任由自己疼痛无力的躺在那里,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就当众人以为第一道防线即将失守的时候,阵地上突然又响起了炮火声,刚准备冲锋的美军收回了脚步,他们以为是志愿军的增援部队到了,暂时没有向上冲去。
战壕中的身影是谭朝志,他无暇顾及为身后倒下的战友伤心,他接下来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
天德山的地势太重要了,一旦被敌人夺走,我军的弱势就会完全展现在敌人眼中,他不能退缩。
身旁已经无人能与他一起并肩战斗,但是一旦他们阵地的阻击消失,后方的战友面临的压力更大,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谭朝志独自一人控制几门大炮,他不停的装弹开炮。
誓与敌人血扛到底,谭朝志此时心中什么想法都没有了,只剩下杀敌人,为战友报仇,必须死守阵地。
谭朝志的身影在这处战壕中显得无比庞大,他一己之力抵挡千军万马,敌人被猛烈的炮火一时间打乱了阵脚。
他们不明白,明明这个阵地上的志愿军已经全部覆灭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强烈的炮火?难道他们的援军来了?
美军不敢相信这样的情况,他们派出一支侦察兵,到前方侦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侦察兵来到这处阵地前,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了,废墟中躺着无数尸首,他们并没有援军,阻拦美军进攻的不是援军大部队,而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他们很清楚的看到,这个志愿军战士已经筋疲力竭了,他装填炮弹的手都是颤抖的,步子逐渐开始沉重起来。
只有这一个人就阻挡了美军进攻的大部队,侦察兵把阵地的情况汇报给了指挥官。
指挥官听到后也感到不可思议:“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样的士兵背后又是怎样的国家?”
在谭朝志的炮火覆盖下,他打掉了美军的一个营的士兵,其他士兵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美军指挥官眼见攻不上去,只能让部队撤退。
美军撤退了,此时的谭朝志脱力的坐在地上,他胳膊酸痛,刚刚面对美军的时候他身上的疼痛好像全部被减小了,现在放松下来,伤口带来的疼痛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即使如此,他手中依旧拿着自己的枪,无论到什么时候,枪不能丢。
战后谭朝志被授予多项荣誉,他的名字永远被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时隔多年,我国派出专机前往朝鲜接回了多位志愿军的遗骸,牺牲多年的志愿军战士们重新回到了祖国。
山河已无恙,先辈们辛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