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四川农村日报消息,近日,在四川省三台县永明镇团缘村1组,一望无垠的麦田里机器声隆隆,3台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大半天时间就收割了上百亩,脱粒后的小麦则由小型农用运输车运至麦仓。

当天,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团缘村240亩国审小麦新品种“蜀麦133”进行现场考察,并随机选择集中连片的田块,用收割机进行了实收测产。下午,测产田块喜讯传来:经专家组验收,“蜀麦133”实收面积104.86亩,实测水分含量10.14%,按13%标准含水量折算亩产为590.6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蜀麦133”田间表现整齐一致,成熟落黄好,品种特性得以充分展现。

据了解,“蜀麦133”是妥妥的“四川造”小麦品种,它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育成,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是川农大小麦研究所的第二个国审小麦品种,具有“白粒、高抗、多抗、高产、广适”等特点。

“小麦高产丰产,就是再辛苦也值得!同时也说明这个小麦品种确实好,今年我们的田间管理也很到位!”永明镇万家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伟介绍,专合社今年种植小麦1300亩,其中“蜀麦133”240亩,该品种于去年10月底机播,栽培管理措施按当地大面积生产进行,完全成熟后,未见条锈病、赤霉病,未见穗发芽。

“平均亩产突破590公斤,远高于绵阳当地小麦生产平均水平,高产、稳产、多抗的特性再次得到检验。”“蜀麦133”选育者、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教授伍碧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对规模化生产的“蜀麦133”进行实收测产,有利于充分了解其田间表现,对规模化种植与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有重要参考价值。

编辑 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