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狂”我最喜欢的就是就是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所遇的事情何其坎坷,在雨中行走,算什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谁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有一种“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醉酒时拨亮灯火端详着宝剑,睡梦里萦绕着座座军营的号角声,生而为人,无时无刻不在冲锋陷阵,这不是一个汉子应有的勇猛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放,是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是人生中的一份洒脱。

狂放,是对自我真实的坚守,是对世界多元的认知。

狂放,是生命的一种态度,是人生自信的另一种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谭嗣同的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

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希望狱外逃亡中的战友,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谭嗣同,千古一豪迈,壮烈一青魂。凛然气节、视死如归的不屈精神至今仍影响着千万华夏儿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岳飞的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二十三岁就从军抗金,开始时在老将军宗泽手下打过仗,深得老将军重用。后来,他又先后投到大将张所、王彦的手下做先锋官,多次身历险境,收复了河北、河南之间的不少国土。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一战就消灭了在那里的大半金兵,打得金军主将金元术望风而逃。这次胜利进一步鼓舞了北方的各路义军,纷纷打起了“岳”字旗号。

金军对岳家军望而生畏,纷纷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燕山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金国的命令已无人理睬。金术想征黄河以北的军队去抵抗岳家军,竟没有一个人接受命令前去会合。

但由于援军迟迟没有跟上来,岳飞发现自己已是孤军深入,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于是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表达了自己立功报国的宏愿,及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岳飞气盖山河,他的壮志凌云,凛凛犹若神明,诵之令人神往,令人起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李白的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唐·李白《上李邕》

李白拜访天下名士之一李邕、李邕当时是渝州刺史,这个人才学很好,书法也很好。李白拜访李邕的时候,表现得很放松,他把他的狂劲全使出来了,结果这一使出来,李邕不高兴了。一个是绩优股,一个是潜力股,两个人碰到一块,弄得很不开心,所以李白一气之下写了这首诗。

主旨就是李白:不要小看我。

其实李邕也是一个好人,也是个狂士,一个少年狂士遇到了一个老年狂士,两个人就慰到一块儿了,所以李邕看到李白的诗以后,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李白比我当年还牛。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也以大鹏自比。大鹏是《逍遥游》中的神鸟,“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与远大的抱负。

李白的“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他狂放浪漫的真正本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 柳永的狂: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

纵教片绢字难偿。

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风流才子占词场。

真是白衣卿相。

——宋·柳永《西江月·腹内胎生异锦》

我自己感觉肚内有胎生之婴,身穿锦绣之裳。

我的笔下有长江之势,无边无际,即使有片绢之书也难以偿付我的文思。

我不屑于与一般人争辩计较。我不追求富贵荣华,人们却应该追求我的文章。

我独占词场的风流才子,真是无愧于白衣卿相。

柳永早年游学京都,屡举不第,过了一段“买花载酒,千金邀妓”的浪漫生活。

在北宋的词人中,他的官职最低,但是他以毕生的精力成为第一个专业词人,这个应该算是他狂放的资本。

风流才子,白衣卿相,不屑与人比较,纵在流连于青楼歌妓也不影响发出自己个性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 黄巢的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齐的开国君主。据说黄巢5岁能诗,与一老翁对吟,便写下了《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不,这就是他的狂傲与霸气。

《不第后赋菊》为黄巢早年参加科考落第后所作,虽然未得功名,但是却霸气十足,充满了雄心和壮志。

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其他花就开始凋零了,菊花就会首先开放,它浓郁的香气会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黄金甲般的菊花花瓣会洒满全城。

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像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

这是一首当时封建社会农民英雄的颂歌,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黄巢,以菊喻志,借物抒怀,菊花披甲,如同烈火,燃遍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辛弃疾的狂: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一日独坐隐湖山上的停云堂,看到周围的山水是那样怡人悦目,作者受到感染,于是再用停云的寓意,效陶渊明思亲友,为作此词。

虽然道不行,交游零落,却不再为人间万事空垂三千丈的白发,而与青山情投意合的心态。

借陶渊明痛惜亲友、自伤孤寂的诗意,广词斥责江左的一批热衷名利的小人,其实这仍然是以古喻今,对庆元嘉泰同政治的否定和不满。

作者还痛感知音的稀少,而发出了“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豪壮言语,我不恨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以此表达心中极度的愤慨和狂放。

辛弃疾与青山相对,与古人相见,以一份独有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狂展示着自己独有的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 杜甫的狂: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唐·杜甫《狂夫》

我归隐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埋进沟里的人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如今却更狂了!我就这么狂!咋滴,能奈我何?

这首诗,写于一家寄居成都时。当时杜甫在帮故人严武的接济下,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后来与严武音书断绝之后, 一家难免了挨饿。

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

《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他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我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

杜甫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狂夫不屈,精神不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

苏轼的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由于与执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被外放为密州知州。

第二年的冬天,苏轼因为天旱前往常山祭神祈雨,在回来时与同僚们会猎于密州郊外的铁沟,结果获得了不少猎物。

苏轼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随从的武士们也个个是打猎装束,千百骑奔腾着纵横穿越田野,追逐着惊惶逃窜的狐兔,一幅壮观热闹的出猎场面!

为了报全城士民盛意,已经并不年轻的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

苏轼这首词的精神面貌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狂”。“狂”在这首词中间,有两重含义:一个是现实中的围猎,一个是期待中的“射天狼”,这两个方面都表现了“狂”。

现实中的围猎是苏轼一出来,整个密州城的老百姓都出来了,都要来看他,这说明苏轼还是有很多“粉丝”的,所以这是写他现实中的射猎之狂。

另外他还有一个期待之中的“狂”,他期待之中希望能够“射天狼”。天狼指代的是当时对北宋威胁最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西夏,一个是辽,他希望能够把这两颗天狼星给打下去、射下去,这又是一种“狂”。所以苏轼的“狂”,从始至终贯穿全篇。

苏轼以一种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豪迈气概豪不掩饰的展示着内心的狂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

❥ 李贺的狂: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唐·李贺《苦昼短》

唐宪宗李纯迷信丹药,妄想驻颜不老“好神仙,求方士”,为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

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

李贺作此诗讽刺之,列举历代帝王求仙之事,抒发君王求长年,我更忧昼短的感慨。

他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他亦以一种冷嘲热讽的狂妄的口气,表达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最大悲悯。

李贺在“斩龙足,嚼龙肉”,在看似嚣张轻狂的文字下,是人情,是烟火,更是对社会的一种大悲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

❥ 朱敦儒的狂: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说:我是天宫中主管名山大川的官员,天帝把狂放不羁的性格赋予我。

(他)曾把支配风雨的手谕交给我,我还多次呈上留云借月的奉章,吟诗万首饮酒千杯,王侯将相?我何时用正眼瞧过俗世的王侯权贵?

连天上的琼楼金殿我都懒干去住,还是头插梅花,醉倒在洛阳城吧,自由自在。

词人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他鄙薄名利,蔑视权贵、傲视王侯;

朱敦儒对功名富贵的鄙夷,亦是面对王侯的鄙视。这是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清隽傲然,高洁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