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汽车市场,说现在是新能源车的天下也不为过,毕竟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推出的新车基本都是以“电车”为主。而燃油车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其生存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窄,份额更是被积压得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在2024年5月第三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已经达到了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更是首次突破50%,为50.2%。从“小众之选”变成了现在的宠儿,新能源汽车正以极快的速度取代燃油车成为市场主流。

不过,国内消费者就真的彻底接受新能源车了吗?事实似乎并不是如此。最近,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尽管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持续增长,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已经从2022年的68%,下滑至了2023年的62%。与此同时,调研数据显示,有22%的纯电动汽车车主表示在购买下一台车时将不再考虑新能源汽车,而三、四线城市电动汽车车主“反悔率”高达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充电不方便,这不仅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日常使用体验,也削弱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长期信心和接受度。毕竟相较于一、二线城市的,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技术建设确实要差了很多。

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新兴发展产业,电动车的环保、省油、智能优势很明显。可大家也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依旧存在着“痛点”问题,那就是无法真正解决续航焦虑,这可能是因为续航里程不够长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充电桩不够多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充电速度比较慢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充电问题依旧是现在纯电动汽车无法解决的短板,尽管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布满充电桩,但充电桩的分布并不均匀,大部分充电桩都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而三四线城市的充电桩保有量更是少得可怜,更别说乡镇地区了。所以只要充电桩建设一日没完善,纯电动汽车就不可能成为家庭唯一用车,当然如果家里还有一辆燃油车,纯电动汽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更多家庭而言,他们确实也只能供得起一辆车。

与此同时,一旦北方城市进入了冬季,纯电动车的劣势也尽显,其续航能力会缩减得很厉害,像是今年初国内发生的暴雪,就让纯电动车再次被舆论裹挟到了非常“尴尬”的位置。比如当时湖北因冻雨致高速堵车200公里就引起了热议,有车主换了5次电池,发现前面还有600公里路程的;还有车主因为电量耗尽怕孩子被冻坏,只好求助燃油车主收留让其过夜的。本该是一场欢欢喜喜的过年日,如今却因为大暴雪让众多新能源车主“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这次大范围的雪灾加冻雨,也让众人意识到电动车还是有诸多核心短板没解决。其中,冬季续航打折,性能严重衰减,充电时间慢得可怕。在高速路上堵车、极寒天气的环境下……引发的一系列事情都足够令人抓狂。

而回归到汽车最核心的属性下,新能源车想要取代燃油车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汽车最开始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但一遇到节假日堵车或者是极端天气下,电动车就跑不了长途和高速,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打脸的情况吗?另外从便利性方面来讲,电动车还是有很多吐槽的点,这也是不少人仍旧坚持选择燃油车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动车的确有着非常多的优点,特别是在用车成本上,比起燃油车来讲要省得多,再加上可以上绿牌,免征购置税,以及各地的优惠政策,很多人买电动车也不奇怪。只不过从使用的便利性来讲,目前的电动车完全没法和燃油车比,毕竟加油站到处都有,而充电桩的基础建设不仅不完善,同时充电时长至少半个小时起步,出门在外的话确实有很多需要担心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