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2.45亿,也就是说约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平稳控制血压已经成为全民性难题。最近就有一位患者来咨询王药师,说自己最近老是感觉头晕,血压忽高忽低的,在进一步询问后,王药师得知,患者嫌自己的降压药一天吃三次太麻烦,擅自改成了一天吃两次,总量不变,结果就出现了头晕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这位患者服用的是短效降压药,降压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擅自增加单次服用的剂量很容易导致低血压,而减少用药次数不利于平稳降压,血压频繁波动对身体的危害比持续高压还要大。因此我们一般不推荐服用短效降压药,建议这位患者到医院咨询医生,换成长效降压药。

降压药长效短效到底有什么区别?

降压药分为长效、中效、短效三种,最大的区别就是药效持续时间的长短。

长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的药效一般都能维持24小时以上,降压比较平稳,但是服药后起效也要慢一些,有些药效达到稳定的降压效果可能需要4~7天。所以说一开始服用长效降压药不要着急量血压,最初血压有些偏高也是正常的,并不代表降压药没效果,等血压稳定后再定期监测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效降压药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不容易漏服,一般可以选在早上6~7点服用。

长效降压药

常用的长效降压药有以下五大类。

1. 地平类

常见的地平类长效降压药有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Ⅲ、苯磺酸氨氯地平、乐卡地平、贝尼地平等。地平类降压药适用于单纯收缩压偏高或盐敏感性高血压,还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副作用是可能引起头痛、低血压、脚踝水肿、心慌、眩晕、胃部不适等。

2. 沙坦类

沙坦类药物基本都是长效降压药,常见的有缬沙坦、氯沙坦钾、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等,应用非常广泛,且相对副作用较小,不过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谨慎用药。

3. 普利类

代表药物有贝那普利、西拉普利、吲哚普利等,普利类降压药尤其适合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的患者使用,副作用是会引起干咳。

4. 洛尔类

常见的有富马酸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洛尔类降压药适用于合并心动过速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平均心率超过80次/分的人群,常见副作用有心动过缓、四肢发凉、浑身乏力等。

5. 利尿剂

常见的代表药物有吲达帕胺缓释片,利尿剂适用于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与其他类降压药联用。副作用是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血糖代谢异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效降压药

中效降压药的作用效果大约是长效药物的一半,在10~12小时左右,常见的有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美托洛尔等药物,另外就是短效药的缓释剂型,也属于中效降压药,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中效降压药一天服用两次,一般在早上6~7点和下午16~17点服用最佳。

短效降压药

短效降压药顾名思义就是药效持续时间短的药物,一般只能维持5~8小时,我们最常见的短效降压药就是硝苯地平普通片剂,它的缓释剂型属于中效降压药。因为药效时间短,所以一天需要服用三次,分别在早6点、午12点、晚19点左右服用比较好。因为短效降压药服用比较麻烦,血压控制不平稳,所以一般不推荐作为长期药物服用,只在血压突然升高时作为急救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