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在世上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的复杂。”

自打出生以后,我们就要面对各种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小时候,需要和玩伴处理好关系,适时分享自己的食物与玩具,保持和谐亲密相处。

上学时,需要和同学处理好关系,交几个真心的朋友或者知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工作后,需要和同事处理好关系,相互协调好各自的工作内容,踏实努力张弛有度。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走得再近,也难免有矛盾与摩擦;处得再久,也会伴随失望和伤害。

若想要维持真正舒服的关系,请记住这3点:和而不同,慕而不攀,亲而有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和而不同,敢于坚守自己

《论语》一书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品行高尚的人之间往来,即便在观点上不能一致,也会保持基本的礼貌,不必刻意去讨好。

而卑劣之人的相互交流,为了维护好表面的和谐,不假思索的附和认同,让彼此都很尴尬。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有过的经历与受过的教育也天差地别,产生截然相反的观点并不稀奇。

但有些人就只能认同与自己一致的想法,一旦看到有悖于自己的离场,就会极力的排斥。

他们不会去做认真的思辨,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偏执地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正解。

而真正优秀的人之间,从来都是惺惺相惜,即使对方与自己的所想差别很大,也不会因此而疏离。

北宋时期,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朝中的重臣,两人均有不俗的才干,但政见却恰好相反。

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革新派,而司马光是相对保守的守旧派,经常在朝堂之上激烈辩论。

两人虽然立场不同,但私下的关系并没有决裂,尤其是谈及诗词歌赋等艺术方面,互相都敬重着对方。

王安石时常夸赞司马光博知经术,司马光则给王安石议论高奇、刚直不屈的评价。

真正崇高的关系,从来不是表面的跟风,而是求同存异,坦诚各自的观点,并敢于坚守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慕而不攀,坦然欣赏他人

隋朝文人王通在《中说》中曾云: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利益作为联系彼此关系的桥梁,一旦失去了利益的捆绑,很快就会因失势而分道扬镳。

唯有真正坦诚的相互欣赏,才能加固这层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卖,一如既往的信任。

很多人自己很优秀,但骨子里却不够自信,总是害怕别人超越自己,心胸狭隘难容人。

看到别人获得成功,比自己遭遇失败的打击,还要有挫败感,只允许自己高高在上。

就像战国时期的孙膑与庞涓,两人同样从师于鬼谷子,庞涓沽名钓誉先去魏国当了将军。

魏王听闻孙膑的才学过人,也想招揽他入朝为官,庞涓心生妒忌,害怕孙膑抢了自己的官位。

于是便将其骗到了魏国,并且在魏王面前屡进谗言,导致孙膑遭受膑刑,失去了行动能力。

孙膑后来逃到了齐国,齐魏两国发生战争,两人各为主将,孙膑则在马陵之战击败了庞涓,一雪前耻。

优秀与卓越,并非是某个人的专利,坦然去欣赏他人的过人之处,才是真正的智者贤人。

因为好的关系,是可以相互滋养成全的,羡慕却不攀比,欣赏但不妒忌,才能相伴长久。

对方有所成就时,自己献上掌声,自己取得进步时,也能得到对方的祝福,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亲而有间,懂得保持距离

在与人相处之时,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总是会高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别人的一个示好,可能就会被自己当成亲近的信号,其实不过是别人的礼貌,并无他意。

而自己误以为彼此的关系很近,很可能就会不小心越界,做出一些有失分寸的事情。

殊不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专属于自己的空间,靠得太近只会让矛盾频发。

即便是与自己关系紧密相关的至亲知己,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彼此都能畅快的呼吸。

国画大师黄永玉,与钱钟书夫妇的关系很好,两家还是相隔不过几百米的邻居。

但他们的往来并不算频繁,根据黄永玉的说法,这么多年也不过就去过对方家里两次。

他还表示,自己并非不愿去做客,只是知道夫妇二人都忙于创作,不想过度地打扰对方。

钱钟书夫妇也明白黄永玉的初衷,每次见面都是电话提前预约,从不搞突然的拜访。

爱默生有句话说的很好:

“太近的距离不是距离,是干涉、侵犯;太远的距离也不是距离,而是冷漠、隔阂。”

好的关系,需要划定明确的界限,保持相对舒适的距离,才是一种最让彼此舒适的状态。

说话时,多注意换位思考;做事前,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多尊重少干涉,多体谅少偏执,心灵便会靠近,情谊自会绵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喜欢周国平说过的一句话: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有距离才能产生共性的美,站远一些,才能看到彼此的全貌,有更加多面的了解。

世间有尺,万物有度,感情也不能例外,关系再好,也不要轻易越界。

和而不同,不违本心,大胆表达自己;

慕而不攀,不比不妒,真诚欣赏他人;

亲而有间,不远不近,适当保持距离。

最舒适的关系,不是你侬我侬、不分你我,而是掌握好分寸,让自己自在,也让别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