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人员查看绿肥长势。陈斌摄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无论何时,走进湖北十堰烟区广袤的烟田里,总能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绿色”气息。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的烟叶生产目标,大力推广土壤保育、综合防治、清洁能源等技术,生态优质烟叶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烟叶品质特色更加彰显,烟叶产业也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绿色产业。

土壤保育强基础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关键,良好的土壤环境是烟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然而,受山区地形地貌限制,部分地块长期连作,随之出现土壤僵硬板结、微生物活动减弱、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烟田病虫害加重和烟叶品质下降。

问题就是方向,方向就是目标。十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动联合科研院所集中攻关,加大农业类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广泛探索和论证,打出一系列土壤保育的“组合拳”:在大力推动土地流转、轮作换茬的基础上,引导烟农种植箭舌豌豆、中华小油菜等绿肥作物,后期翻压还田,对土壤产生穿刺作用,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保湿性;撒施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对病害较重和严重偏酸的田块加大生石灰使用量,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每年对全市5个植烟县27个乡镇142个村开展集中取土样化验,根据化验结果逐地块开具“施肥通知单”,做到精准、平衡施肥;100%开展地膜清除,减少土壤面源污染;在原来施用饼肥、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指导意见增施发酵羊粪,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同时,为有效防治土传病害,十堰市创新引入“以菌克菌”理念,针对性开展烟地土壤连作障碍和根腐病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大力推广菌小白、根据地1号、生物肽等多种生物菌剂,培植土壤微生物菌群,促进真菌和放线菌等有益菌的繁殖,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青枯病、根黑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

“改良后的烟田,土壤比较疏松、肥力也适中,烟株长势特别清秀,病虫害也很少发生,日常管理轻松多了。”谈起土壤保育的好处,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烟农刘银群有说不完的话。

此外,十堰市还主动融入重农抓粮发展大局,坚持“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建立烟叶与主粮、油料、杂粮及蔬菜共生的科学耕作制度,拓展“粮烟菜”共生复合种植模式,让土壤合理“休养生息”,在保持土壤肥力的同时,助力烟农实现多元增收。

科技赋能提质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该公司围绕烟叶高质量发展主题,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烟叶生产绿色转型的驱动力,大力构建“生态调控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这几年烟草部门一直免费给我们提供小虫子,别看这些虫子小,这些‘小家伙’们可是烟田里的医生呢,专门吃烟叶上的害虫,自从田里放入它们后,害虫明显减少了,真是省心又省力。”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种烟大户王美辉笑容满面地说。

王美辉口中的“小虫子”正是烟草部门提供的防虫天敌蠋蝽,它可以有效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经测算,一亩地投放40-50头蠋蝽就可以达到生物防治的功效,不仅能有效防治害虫,还能降低烟叶农残、提高烟叶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非常符合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要求。

“以虫治虫”技术也是该公司近年来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的一个生动缩影。2023年,十堰市建立烟草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1.9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5.72万亩。物理防治层面,推广诱蚜黄板28.7万张、性诱捕器1.92万套、太阳能杀虫灯138台,实现100%烟田全覆盖。生物防治层面,开展蚜茧蜂放蜂面积8.72万亩、蠋蝽、异色瓢虫0.19万亩,实现集中连片区域全覆盖。化学防治层面,成立无人机“飞防”专业化服务队,使用10台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烟田覆盖率61.3%,并减少50%的农药施用量,节约80%的用水量……

在开展综合防治的同时,该公司还与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建立长期沟通协作机制,共通共享天气预报、病情、虫情综合预测等信息,推动烟叶生产与大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筑牢了烟叶产业发展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能连体密集式烤房群。刘耀摄

新型能源降成本

近年来,该公司在绿色发展理念和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烘烤目标指引下,大力推进以生物质燃料为主、电能为辅的新能源烘烤方式,有效降低了烘烤过程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生态环保的目标。

“我种烟快二十年了,也见证了从‘泥巴烤房’到‘新能源烤房’的变化,以前年轻时用木柴、煤炭烤烟,累人不说,脸上手上还到处都是灰,现在不一样了,用电、用生物质燃料这些高科技,不仅烟叶质量上去了,而且烘烤成本降下来了,无形中也增加了收入。”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烟农蔡化震说。

传统烤房主要以煤、柴为燃料,烘烤费工费时,烟农劳动强度大,而新能源烤房以生物质颗粒、电能为主,减工降本成效明显。烟叶烘烤期间,传统燃煤烤房每天需加燃料7至8次,中间还需要及时清理废渣,烟农夜间得不到休息,而使用生物质颗粒配合着专用的生物质燃烧机,每天只需添加2次燃料就够了,耐烧且能够保持稳温效果,废渣也只有一小捧。电能烤房全程用电更加环保,每座电能烤房烘烤烟叶的电费成本仅为800多元,与传统燃煤烤房相比,可节省40%烘烤成本。

目前十堰市共有各类新能源烤房3086座,其中生物质能源烤房3066座,电能烤房20座,可有效满足6.2万亩烟叶烘烤需要。

同时,为解决燃料运输成本高的难题,十堰市依托专业化合作社,采取“就近就地”的方式新建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两处,通过以烟杆、玉米秆为原料,采取代加工、置换等方式组织生产,实现了生物质颗粒原料本土化、加工本地化、供给自主化,达到了生物质燃料加工与生物质能源烘烤协同发展的共同目标。

“绿色生产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将聚焦烟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烟叶全程绿色生产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更加高效地推进烟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绿色成为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新征程上,风起潮涌,“绿”意正浓,一幅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壮丽画卷正在湖北十堰大地徐徐铺绘开来。(王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