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雅韵荟萃 文润万家”——2024朱泾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文化体验在朱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拉开序幕。活动让社区居民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艾草香囊挂件DIY活动、琴茶文化体验交流、中医诊疗健康问诊服务、漆扇手作体验等一系列互动感十足的沉浸式手工体验,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前来体验。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文化服务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 刘程峰:

这种香囊放在家里非常好,走进来有股香气,虫子都不会跑进来。今天来这里参加活动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 曹芳:

我看到有中医、茶艺,我这边自己学的是古琴,古琴能够修身养性,我觉得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期间,朱泾镇党群服务中心还将陆续开展花灯手工制作、亲子“泾”阅读、巧手制作艾草养生锤、匠心木艺—檀木梳制作等一系列非遗文化体验类活动。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围绕朱泾镇“五大”非遗项目以及传统民俗,全面展示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进展新成效,通过传统文化赋能非遗新活力,让非遗文化、传统民俗“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泾镇党群服务中心党总支委 朱艳:

下阶段,我们将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社区、乡村、校园、景区等活动,努力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好、在融合中利用好、在创新中发展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姨,您的空腹血糖偏高,要注意日常控制饮食,可以加入一些粗粮,饭后进行适当的运动。”近日,一场健康义诊活动在金山区朱泾镇东林居民区开展,医护人员为居民们提供了量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等服务,让辖区居民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提高居民健康生活品质,同时缓解老年人出门不便、看病难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林居民区是一个老龄化社区,老龄人口占了三分之一,针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东林居民区坚持党建引领,广泛拓展资源,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便民服务,不断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让居民们“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丰富、便捷、贴心、专业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济德中医门诊部党支部是东林居民区党总支的党建结对共建单位之一。当天,除了义诊外,上海济德中医门诊部还为居民带来了一堂“厨房里的中药铺”健康科普课,向居民讲解厨房中隐藏的中药食材及其功效等知识,让大家通过合理饮食、营养搭配来增强体质。“原来家里有那么多的常见食材可以养生,这样的科普真得很实用。”居民张阿姨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有些老年人腿脚不便、无法下楼,东林居民区党总支还邀请结对单位上门开展一对一健康服务,让老年人健康更有“医”靠。93岁的李廉皋已许久未做过体检,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过程中,细致地为他进行了健康检查,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及存在的慢性疾病等问题,并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除了每月的上门体检外,上海仁善中医医院还为老人们提供代配药服务,着力将老人的“需求账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理发、修伞、磨剪刀、家电维修、配钥匙等“花样”便民服务同样深受居民欢迎,“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将这些服务“打包”进社区,满足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需求,让居民们省心又省力。“这些小东西平时想修理还真不好找,现在在社区里就能搞定,可方便了。”居民李阿婆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服务”温暖“大民生”。目前,每月5、8、10、15、18、20、25、28日,东林居民区内都有安排不同的便民服务,居民们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温。

记者 | 吕瑶 倪晏清

通讯员 | 吴军伟 王晨童 姚丹萍

摄影 | 徐欢

编辑 | 陈薇婷 翁羽

责编 | 翁羽 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