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最忌讳字体僵硬,用笔刻意造作,尤其是奔放自如、千姿百态的草书,书写时需要糅合个人情感,下笔无意于工,有形又无迹,有意又无意,意韵超然,展现天然本真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溯2000年书法史,把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的书家,除了著名的王羲之、张旭、怀素,明代“神笔”王铎不容小觑,据文献记载,他13岁临摹《圣教序》深入钻研每个字的笔法处理,悟透“二王”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取学钟繇、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名家,集历朝风韵于一体,将古法融会贯通,当然王铎没有止步于此,明末朝堂的矛盾激化,文人通过艺术创作,抒发心中压抑情绪,书法界形成个性的创新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铎亦不例外,他独创“涨墨法”,让墨色自然滴落纸面,利用运笔的波动起伏,呈现万千变化,还能增强线条的流动性和立体感,尽显痛快雄放的势态美。

正如戴明皋评价一般:“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王铎传世的草书手稿,目前只有《草书诗稿墨迹册》一幅,卷中出现诸多的涂抹修改,犹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一般,外观看起来杂乱狂野,仔细品析时,就能感受内涵的天然之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方看卷中的“渠”字,以尖峰入纸,中锋运笔,根据笔画的变化,随时调转笔锋角度,结字上方偏向右方,下方偏向左方,形成交错之态,由此给人险绝感,同时呈现出错落起伏的流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此作洒脱流利、畅快通达,富有“飞腾跳掷”之美,无愧于林散之赞誉:“觉斯(王铎)书法出于大王,而浸淫李北海,自唐怀素后第一人,然尽变右军之书法,而独辟门户,纵横挥霍,不主故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王铎草书水平,当为“怀素之后第一人”,1300年来无人能比,甚至其字传入日本后,极受欣赏,衍生出“明清调”一派,日本书坛称其胜过王羲之,有“后王胜先王”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常临摹此作,既能提升自身的草书功力,对于墨色的运用产生多元化理解,还可以感受自然的艺术风格,体会真实的书写状态,让用笔不再矫揉造作,展现出从容畅意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对王铎《草书诗稿墨迹册》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乃手工装裱的经折装,采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查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卷中加入现代字注解,帮助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还原、细腻,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