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周围的人过端午节都会说端午快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变成了什么端午节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于是我很多年前就特地去了解过端午节是真的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吗?

端午节的叫法很多,因为端午划龙舟,所以也被称为龙舟节,还有女儿节、天中节等超过20多种的叫法。所以说,当我们真的认真去了解历史,会发现,端午节是可以说端午节快乐的,因为端午节不仅仅是端午节。

而端午节的习俗,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吃粽子,《续齐谐记》记载包粽子是源自于汉代,距今已经数千年的历史,不过经过时代的变迁,如今的粽子口味是五花八门,我小时候吃的粽子,我记得白粽子是最多的,要沾糖吃,那时候我也很喜欢吃,因为是糯米做的,从小就很喜欢吃糯米。

但很多人不知道,端午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当然我不喝酒,虽然喝雄黄酒的习俗,是说是避瘟避毒,但我不喝酒,现在这个习俗,也几乎消失了,城市里再也没看到过这个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吃五毒饼的习俗,听到毒,就害怕,但是这个五毒不可能是真的有毒的饼,故人再有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的习俗,也不会自己吃毒药,这个五毒的配料分别是樱桃、桑椹、荸荠、桃、杏等时令水果组合而成,更像是玫瑰饼,寓意是说不惧怕被蝎子、蛤蟆、蜘蛛、蜈蚣以及毒蛇蛰咬。古人的习俗也是寓意满满,现在市场上应该也有这种类似的玫瑰饼卖,不过超市我没看到过。

唐宋时期的端午习俗增加了一种喝术羹,就是术汤的习俗,是端午节必饮,是用苍术(zhú)加入羹汤之中,有一定的医疗保健效果。反正现在也没看到有了。似乎不少的这种习俗都慢慢地消失了,也就粽子最深入民心。

传说楚国的屈原投江自杀,因为老百姓都不舍得他死,深得民心的屈原就这样老百姓划船去追赶拯救,所以渐渐地后来就演变成了如今的龙舟比赛的习俗了。这个习俗现在在不少地区依然还是会举办,上海罗店镇,这次端午节就有这个比赛,不过天热,我没出去,我宅家了。

我家邻居门前挂了艾草(艾叶和嵩草),这个也是端午的习俗之一,《荆楚岁时记》就曾记录家家户户端午这天挂爱要是因为当时夏天流行病盛行,所以老百姓艾草悬挂门窗,以此驱赶瘟疫,祈福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简单的和大家一起了解了端午的习俗后,就要来说说端午节能不能说快乐了,我每年看到朋友圈发端午节安康,还说不能发快乐,我就很反感的。因为我觉得这些人网上说什么,就跟风的做什么,自己都不去学习下的,你好歹网络这么发达,你可以去查找下历史是不是真的没有过端午节快乐这个祝福。

端午节确实有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悲愤投汨罗江。如此悲壮的日子的传说,但是我们也要去了解下,端午是因何而来,每个节日都会有悲壮的故事发生,难道说春节除夕之夜,打年兽,我们就不能说快乐了吗?

首先,端午的端在古汉语中是指开头,初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在阴历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五,因为五月初五气温逐渐上升,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夏天的高温就真正的来临了,然而各种害虫、五毒也因为气温上升,开始滋生,比如常识里蚊子,是不是温度上升就很活跃了呢?所以这天就有之前我提到的喝雄黄酒、挂艾叶、嵩草等去驱虫避害。所以端午节的初衷,本来就是欢乐喜庆,祛毒平安的寓意。谁说它不能说端午快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祀只是端午节的其中一个内容,不是全部的内容。端午节在古代敦煌的时候,活动非常的丰富,因此这一天,也是大家一起玩乐的节日。端午节不是清明节,清明节它就是以祭祖为主要的活动,没有其他的活动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节日的历史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就写到了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感叹节气循环,时光飞逝,但他很开心,端午这一天可以和自己的臣子一起快乐的过节,所以“美君臣之相乐”就是指君臣齐聚一起过节,那一起过节怎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呢?还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意思是一年四季的鲜花都在这个节气争相绽放,九种创新的粽子可以品尝。那端午如果不快乐,唐玄宗怎么会做出如此快乐的诗句?

端午这一天,如今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就是一件让老百姓快乐的事情,所以互相说一声“端午快乐”或者“节日快乐”,有何不可呢?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的重点是我们应该普及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我们不需要去钻研历史,但基本的常识我们一定要有,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享受当下,又能记住历史,端午说一声快乐无妨,道一声安康问候也尚可。

祝大家端午快乐也安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龚翔

摄影:龚翔

编辑:龚翔

审核:龚翔

字数:1800+

联系邮箱:kungxiang202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