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马鞍山市雨山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实施50项民生实事,一件一件狠抓落实。

雨山区在深入调研摸排、广泛收集民意、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借助“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信访事项等渠道,系统分析掌握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研究起草了2024年民生实事安排建议,并确保任务可量化、措施可落地、资金有保障。

聚焦促进就业

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左右;“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数量达到城市社区的60%。推进措施包括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行动,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打造“立马就业”服务品牌,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推进“三公里”就业圈提质增效,确保19个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标准;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以社区为载体,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对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聚焦“老有颐养”

推进农村敬老院运营服务能力提升,对公建公营敬老院按照平均每年每院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推进措施包括将已建成运营的公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所需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保障,推动建立敬老院运营管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督促敬老院规范运营,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将敬老院运营管理纳入全区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

聚焦困难救助

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不少于16人次。推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基层工会摸底排查机制、职工自主申报机制,根据家庭收入和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评估,分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建尽建、应帮尽帮、动态管理”;全年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不少于4户、助学救助不少于6户,大病医疗救助不少于6户;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生活救助按照不超过12个月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确定,子女助学按不超过每生每年10个月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确立,医疗救助按照不超过个人承担部分确立。

聚焦残疾康复

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为58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推进措施包括为58名有康复需求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按照不低于省补助标准实施;为11名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助器具,免费为189名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探索“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提升全区辅助器具服务信息化水平;为396名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

聚焦居家养老

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200户,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不少于3个。推进措施包括在完成对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将改造对象适度拓展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及低收入家庭中的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在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服务需求急切的社区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根据实际通过新建、闲置房产资源改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等方式分类开展建设。

聚焦紧急救援

完善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作用;全区46家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实现每家互助社具备3万元的启动资金。推进措施包括进一步规范登记成立工作,全区46家村(社区)登记成立“救急难”互助社;统筹各类资金,落实三个三分之一资金筹集机制,确保成立资金落实到位;健全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作机制,确保资金募集管理规范、帮扶活动常态开展;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和公众参与率。

聚焦“病有所医”

分类资助低收入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实现应保尽保;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分别按不低于90%、75%、60%的比例给予救助,实现应救尽救。推进措施包括严格落实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分类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按规定给予定额资助;健全信息动态比对共享机制,协同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确保低收入人口“应救尽救”。

聚焦“学有优教”

实施“安心托幼”行动,稳步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形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全区新增托位308个;不少于2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推进措施包括推进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招收2—3岁的托班幼儿且提供普惠性服务,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要开设普惠性托班;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实现全区不少于2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稳步提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合理规划建设,扩大公办园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以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普通高校、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公办幼儿园;全面实施幼儿园延时服务,提升延时服务质量,各幼儿园坚持公益普惠自愿原则,提供延时服务,并设置多个离园时间点供家长选择,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全年新增托位308个,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认定及组织参与市级示范托育机构评选等工作。

聚焦食品安全

实施“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力争培育1家“食安名坊”,以点带面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措施包括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食品小作坊申请成为“食安名坊”培育对象,明确培育措施;加大对培育对象的帮扶指导力度,采取现场指导、资金奖补等多种形式,指导推动培育对象开展生产条件再提高、生产工艺再优化、生产管理再规范等相关工作,邀请省市专家帮助培育对象逐条对照评分标准补缺补差、规范提升等。(冯真)